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触摸时代的艺术脉搏
来源:新华网 |   2017年09月04日15:11

2017年9月2日下午,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新书发布,并邀请诗人王家新、艺术家刘韡、艺术家向京、学者汪民安、策展人兼评论家秦思源、一好阅读创始人杨好跨界对话,围绕当代艺术与当代生活、当下中国的艺术书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未来等话题展开讨论。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是首部面向中文世界的全球当代艺术“黑皮书”。作品、故事、评析,三位一体,集合了国际顶尖艺术杂志《frieze》创刊以来最精彩的文章。全书文章以字母顺序排列,用27万字,150余幅高清原图,探讨了当代的59个话题,涉及现当代约700位艺术家、艺评人、作家、艺术学者、策展人。这里有最真实的安迪·沃霍尔、达米安·赫斯特、特雷西·艾敏、格哈德·里希特,你可以读到IKEA的家具、苹果的界面,还有对酷儿、废墟、赌博的艺术思考。

这不仅是一部评述当代艺术的书,更是关于当下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总体文本。据一好阅读介绍,几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勘校了原书的错误。“最美设计师”马仕睿老师担任设计,英文字体和封面版式都是他的独创。

王家新认为,相较很多用“关键词”方式出版的概念化的书,《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更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更能抵达到一种在场感。

向京认为本书的作用是在做“转译”的工作,如何把一个视觉化的、作为生产链当中最初一环的作品,为它做一种解释。这个工作是一种知识生产,并让它有效地进入到公众教育的环节里,可以让普通的观众能够和艺术所要关注的话题稍微近一点。“当代艺术不管是中国的还是所谓西方的,首先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个恒定的规则或者是标准去评判。转换到中国的文化场域,这个情况会更不乐观,我真心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有非常多很棒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整个学术机制,缺少艺术写作这样一个板块,而失去了真正言说、真正发声的一个好机会。”

这一点得到了刘韡的认同,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出声,没法谈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因为现在一切都变化了,面对的观众变了,面对观众的方式变了。他认为当代艺术正处于一种被消费的状态。

汪民安则认为批评领域虽不存在,但有质量的文章是有的。与当代文学评论、当代电影评论、戏剧评论、建筑评论文章比起来,这三五年中,当代艺术评论是发展最好的。“很多艺术评论文章,很多作者都不知道是谁,但一看相信是年轻人写的,真的写的非常好。”汪民安说,《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是对当代艺术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非常直接的、即时的、面对面的评论。艺术评论与学术论文不一样,是介于媒体和研究之间,既不是纯粹记者的报道,也不是很深的研究。这个东西非常需要,每个展览都需要有一些反映,这本书做了一个标杆。

“这是一本不太好被定义的书。”一好阅读的创始人杨好说,“我们希望把它生成这样一个具备有‘趣味’的精神产物,同时也可以是商品、是产品、收藏品、艺术品,可以是一切。书籍也有可能被焚毁,一切也有可能被消亡,但是消亡的同时它有可能在走向一个永生或者是新的开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