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三首

来源:文艺报 | 甜河  2017年09月01日07:11

甜河:本名汪嫣然,1992年生于安徽潜山。同济大学2014级哲学硕士,暂居上海。作品见载于《诗林》《星星》《飞地》《上海文学》等刊,曾获未名诗歌奖、光华诗歌奖、重唱诗歌奖等。

  杂 技

节节溃退的人,你要小心

小心那穷途垂泪的娇嗔。

衣冠轻如空蛹,你寻找

那甜饮里,袅袅嘤咛。

揪紧风尘那破竹的高音。

 

一点点羞怯将我们同构

递来隔夜的妙喻:你和我

享尽这半空的曲妙。

这一次,堪比伶人身手

虚掷我诡谲的桃。

 

你将这一格构图踩空,

抖擞了新衣,对峙如对饮。

你采撷越来越小的珠光,

等不及,你我交换雄心。

(与秋天状态,遥相呼应。)

 

你钻研了孤胆,零售欢娱:

晚风一一点击千万种奇情。

而殷勤戏园里,夜气虚蹈着

你的分寸:振臂轻呼

正好,吹散翠鸟的细腰。

 

晚 宴

如何步入逸事的黄昏?

我用一次奉献一生。

预感失败的时刻,

扇子的细褶还在无穷变多。

告诉我,弓箭的足尖在哪着落?

 

孑然如衣冠楚楚的饮器。

哦,这纤细的梅花

饱含远景之泪,怎能缭绕于我。

它旋转,旋转,旋转

等待迷人的舌头分食风景。

 

活着,或如扇子的醉态:

在你耳廓之后,引吭

拨动嘹亮的丝绸。为什么,

你就要快乐得发颤,任凭

晚风的绒毛细细消磨?

 

任凭一群人带来另一群人,

而美会衰竭,会在耳中

发出嗡鸣的玉响?此刻,

轻微失重的时刻,毫无来由地

我们都在渴望着受伤。

 

小夜曲

一天中,我只能得到

很少的安慰。譬如

在有限的浓度中,少女额头

展开阔叶般的疲倦。看,

内向的燕子永不回来。

这是比真相还婉曲的萍踪。

譬如在酒中消退的腕力,

合成事物圆成的美。

妙手捎来新枝,坐下来

为你穿上,感人的时装。

“香气里有个死亡”*

当一天成为另一天的中介

越遥远,就越相似。蓬勃于

腰肢以下,麇集的黑暗

 

我入睡的速度拨慢

我有我微弱的花冠

注:* 此句引自叶飙《无题1》

点 评

如同在幽暗的海域与朵朵水母相遇,你惊讶于她们火焰般变幻的语言之躯,细密而曼妙的感性触须,以及独有的微光所制造的秘而不宣的氛围。虽然近在咫尺,但并非每位读者都能打破海水的囚禁,伸出双手去捕捉——这显然是现代诗歌对内在性的深度经营所导致的;然而,理想的听众却早已被甜河隐秘地邀入那一座座漂流的微型剧场——跟着她们,舞会已经开始。

——蔌 弦

(蔌弦:1993年生。青年诗人,兼事批评。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

尽管冒着过度化约的风险,我仍愿把甜河所谓“玫瑰的谱系”视作“崇高”与“彤镂”的诗学综合。个中艰辛,一如她自反想象的身份——“古典摔跤手”——所暗示的,敌意的缔造者正是诗人自身,那细密、凝滞甚至有些稚拙的抒情声线最终也难以击穿语言的蛮力加载于其上的精神困顿。理性的强势矫正力惟有在幽闭的、拒绝外部风景的身心历险中才得以生效,惟有对欢跃和安宁加以双倍的隐抑,“发皱的丝质词语”彼此摩擦出的银粒与微光才能替代其心智驰向歌喉深处无目的的黑洞。但,这正是甜河启示我们的:当现实的暗色材质被蒙上一层玫瑰图样的滤镜,这多少能为诗人换取浮跃于“生活的全部贫瘠”之外的轻凌与喘息的机会?悬停在废墟将倾之一瞬的危险之美,以它失血却临危不惧的面孔映照了诗人与自我角力时的虚弱,以及这种勉力维系所不得不仰赖的自警和自慰:“已腐朽的,将会成为不朽”。

——秦三澍

(秦三澍:1991年生。诗人,青年译者,兼事批评。)

主持人:宋阿曼

甜河似乎已窥破创作语言的奥秘,诗情在一字一句中变幻着千般姿态。像一个拥有最柔软的发丝并且能画出世上最细眼线的少妇,极度敏感只属于她诗歌中的这一个人。她的诗是浑然的,词与词微妙地联结,太微弱太精巧,以至于呼吸过重都会破坏这种“圆成的美”。分寸感被诗人拿捏得十分得体,这种机灵使得读者不会沉溺却也不会离开她的语言环境半步。甚至到最后,你会放弃对她的诗歌使用任何大词语,只是沉醉在浓与淡、轻与重、动与静的演变之中,悄悄感受一个少女“在酒中消退的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