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莫言与汉学家对谈中国文学走出去

来源:文艺报 | 王杨  2017年08月30日06:36

作家莫言的三个短篇小说和一部剧本、一组诗分别发表于近期出版的《收获》和《人民文学》。这是莫言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5年来第一次发表新作品。因此,当莫言现身北京图博会与外国翻译家、汉学家展开交流时,自然引发了读者和各路媒体的“围观”。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图博会期间举办“故事沟通中国:莫言与30国汉学家对谈”活动。莫言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新作,称新作中有很多新想法,过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多更新、更年轻的人物即将登场。有国外翻译家提问,作品中的人物多大程度上代表作家自己?莫言表示,在早期写作中,确实往往以个人经历为素材,但个人经验会很快耗尽,这就需要作家开阔自己的生活面,从他人经历中寻找写作素材。当有翻译家问到“写作时是否会想如何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时,莫言说:“作家在写作时最好忘记读者,这并非是对读者的轻视,而是因为读者有成千上万,作家如果考虑读者的阅读口味,写作时就会无所适从。所以,我在写作时更不会考虑外国读者的感受。”谈到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作,莫言表示,“这源于我对小说艺术的热爱,自我满足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的。”

在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莫言作品国际传播沙龙”上,阿尔巴尼亚翻译家伊里亚兹·斯巴修、保加利亚翻译家韩裴、缅甸翻译家杜光民、以色列翻译家科比·李雅各分别介绍了自己翻译莫言作品的情况以及译作出版后的反响,并就中国文学“走出去”等话题进行讨论。莫言谈到,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只要我们努力地写,只要我们的作品被翻译家不断翻译出去,总会有外国作家因为阅读我们的作品受到启发。有朝一日,也许会有外国作家说我受到中国某位作家的影响,这是我们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