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放”的名人故居更有神儿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陆尚  2017年08月29日16:03

【事件】名人故居保护近来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珍贵历史遗存成为问题

【观点】在得到科学妥善的保存之外,还应想办法焕发人文建筑的生命活力与时代激情

近日,在北京市召开的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提出,要精心打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唤醒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修缮后的四合院和名人故居要向市民开放。笔者认为,名人故居的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成了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北京市的这一举措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来说无疑是个有益探索。

作为世界古都,北京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名人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徜徉在梅兰芳故居内,观看着故居内展出的戏服和道具,仿佛见到了这位京剧大家在舞台上的耀眼风采;走在鲁迅旧居中,欣赏着这座由先生亲自设计改建的四合院,似乎看到了在此居住时他为了完成《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野草》等文集的伏案疾书……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一情一景,都在娓娓“讲述”着名人们的故事。名人故居是供人触摸历史的“活化石” ,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凝聚着一个城市的“魂” ,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传续着代代相承的历史文脉。然而前些年,全国各地的一些名人故居却屡屡遭受重创,甚而在推土机的隆隆前行中化为乌有,随着名人故居的被破坏和消失,承载着故居主人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承续也随之断裂、消散。这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伤痛。而与之相对的,近年来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把保护过度化,认为保护就是关起门来保护,一些名人故居因之种种情况并不对外开放,如此一来,这些名人故居就变成了“象牙塔” ,被束之高阁。没有了人气儿,就没了神儿,名人故居就成了摆设,更甚者,放久了就真成了“老古董” ,渐渐被人们遗忘、被时代抛弃。如此,谈何精神传承和文化接续?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笔者以为,北京市的“修缮后的四合院和名人故居要向市民开放”的举措,恰好是让名人故居“活”起来的有效举措,亦是唤醒老北京的文化记忆的妙招。向市民开放名人故居,不仅增添了公共文化资源,让大家能够有幸一睹名人名家的居所风格、曾经的生活日常,从中领略他们的风采、他们的精神,还能激发人们增强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观念,既做好保护又有效利用,可谓一举多得。须知,人文建筑是文脉传承的载体,在得到科学妥善的保存之外,还应想办法焕发它的生命活力与时代激情。诚如业已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鼓浪屿,其经验亦可资借鉴。鼓浪屿因高明的保护理念,使得全岛900多处历史风貌建筑和18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

很好的保护,保护文物也成为岛上居民自发的行为,当地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鼓励民众让文化“活”了起来。传续了文脉、留住了乡愁的鼓浪屿,像宝石一般映射时代进步的流光溢彩,散发愈加夺目的文化之光。

在笔者看来,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殷切的期待。期待各地都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益探索,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和珍贵的城市文化遗存,让它们得以保存好、 “活”起来、融入人民生活,让城市文脉更好地传续,让“活化石”绽放出时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