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生命无常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沪杭梁李董  2017年08月18日10:04

生命,其实很脆弱,如纸糊般易破,玻璃般易碎,朝露般易干,白云般易逝。

昨天还朝气蓬勃青春焕发,今天可能一命归西暴毙荒野;昨天还嬉笑怒骂妙语连珠,今天可能橫尸病房阴阳两隔。

释迦牟尼说过,人命在呼吸间。这就是佛一再提到的无常!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人的生命快捷得如流星划过夜空,倏忽之间便消失在世界的尽头;虚幻得如海市蜃楼镜花水月,转瞬之间就化作青烟几缕骨灰一抔;脆弱得像深秋枝头的黄叶,眨眼之际如翩翩蝴蝶归尘化土。

无名氏在《古诗十九首》中感叹:“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慨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白居易在《感时》中伤逝:“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王维在《哭殷遥》中哀叹:“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陆游在《风流子》中伤感:“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所以苏轼和高翥,在《和子由渑池怀旧》和《清明》中劝诫世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实无常从未离开过人们,只是人们不愿或没有去意识。出生就是死亡的开始,创造就是毁灭的开始;聚合就是离散的开始;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 这就是诸法无常的道理。

活着,是暂时的寄存;死亡,是永恒的归宿。暂时有长有短,永远有近有远。

你无法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死,或在什么地方死;也不知道以哪一种方式死,或者死于什么原因,中毒、落物、闪电、重击、疾病、地震、车祸等等,死因林林总总,死法五花八门,也许这顿饭就是最后的晚餐,也许这趟旅行就会客死他乡,也许今晚睡下再也不会醒来。密宗很多法器都用人骨制作,以此提示人们:其实你的时间不多!

一切事物不会一成不变,一切生命都会从生到死,佛教所谓成、住、坏、空:“成”,是指事物的生成;“住”,是指事物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坏”,是住期之后发生的变异,即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空”,是指事物毁灭,形体不在。对应人生,就是生、老、病、死。

死亡,不会坐等你老去的那天,不会静候你把事情做完,更不会了却你所有的心愿。穿着玄衣大氅的无常,圆睁着勘破一切的两个黑洞,张开着吞噬所有的黑盆大口,如影随形地追随在你的左右。在你走路的时候,在你睡觉的时候;在你得意的时候,在你失意的时候;在你幸福的时候,在你痛苦的时候……掳走你时,是那样蹑手蹑脚悄无声息,是那样毅然决然果断利索,谁都难逃其布置的地网天罗,谁都难逃其手中的铁镣钢锁。

因为恐惧死亡,因此讳莫如深,这岂非自欺欺人,可笑可叹?难道不提死亡,无常就会销声匿迹;不提死亡,死神就会退避三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勇者,敢于直面狰狞的死神,正视无常的因果。

正因世事无常,就需常修无常!

以前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们,出门时就想:今天我一定回不来了。晚上回来时又想,明天我绝对出不去了。睡觉前,会把饭碗扣过去,时刻做好死亡的准备,一生从未离开无常的观想。卡让刚曲闭关时,山洞门前长了一堆荆棘,一出来就把衣服刮破,他想砍掉它,再一想,也许自己会死在外面,何必浪费时间。回来时衣服又被刮住,准备把它砍掉,又一想,也许我再也出不来了。后来他成为一名高僧大德,荆棘丛则一直挺立在洞前。

释迦牟尼说过,如果常修无常,把无常的观念放在心中,就等于已经供养了十方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会因为你修无常而高兴。时常修持无常的人,更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在佛法的修行中,无论是小乘、大乘、密乘的修行成就,都以常念生命无常作为动力,它是菩提道次第修行的入门。《大涅槃经》中说,在一切野兽的足印中,以大象的足迹为最大;在一切佛法的体悟中,以体悟生死无常为第一!

在佛教看来,认识无常就是智慧的开始。体会到生命无常,也就明白生命并不永恒,他就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东西,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放荡和贪逸只会浪费珍贵的时光,消耗宝贵的生命。因为平时观修生命的无常,早作死亡的准备,所以死亡来临时不会感到突然,不会恐惧或遗憾,能够平静甚至快乐地面对。

一次,佛陀在恒河边说法,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轮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这时一只猴子跑到河边,看到水中明月,就扑通地跳下水去捞取那个月亮。佛就借这个因缘,跟诸比丘说法:诸比丘,众生着于五欲,就像猴子想要这个水中的月亮,是永远不可能!意思是,用我们这个刹那生灭、无常的这个色身,去追求永恒的快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圆满经》中说:咦!因无明而轮回于三界的诸有情众生,将幻惑的世界看着永久真实,此乃悲愍处也!既然死亡随时都会降临,不论你享有多少名声与财富,享受多少温情与快乐,如果知道无常是这么迅速又无法控制,那就要常常提醒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不值得为财富与权势而骄慢,不需要沉溺在世间的幸福与快乐。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寒山拾得把人的生死比作冰水,在转换中轮回,在自然中循环。生和死,不是一根扁担的两头,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只有悟明了生死之间的常理,方才没有那么多纠结和悲苦。

不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悟出生命的美好,不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觉到亲情的珍贵。因为有的人,原以为可以明天再见,有的事,原以为可以明天再做,然而也许就在我们一挥手一拂袖之际,便成为永远。有时,一时的错过,便是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