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二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颁奖

来源:江苏文学(微信公众号) |   2017年08月17日09:03

原标题:第二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获奖 ——《扬子江》诗刊奖(2015-2016)获奖作品

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

2013年,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江苏省作协设立“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立足四大文学期刊的文体特点和自身优势,对每两年在四大期刊上发表的作品进行评选,最终评出《钟山》文学奖、《雨花》文学奖、《扬子江》诗刊奖、《扬子江》评论奖。首届评奖于2015年举行。今年是第二届评奖,参评范围是2015年-2016年发表在以上四大期刊上的作品。

第二届《扬子江》诗刊奖

日前,第二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完成评选,获奖结果正式揭晓。其中,李南、王小妮、庞余亮、张执浩、王学芯、颜炼军6位作家的作品获《扬子江》诗刊奖(2015-2016)。

本届评奖过程中,《扬子江》诗刊共有200多组诗歌、20多篇诗评作品参评。经过初评委员会推荐、审核、评议产生15组诗歌、3篇诗评入围作品。终评根据评委对入围作品的投票排名,选出以下6篇(部)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已于日前在江苏作家网完成了公示。

诗歌获奖作品

李南《李南的诗》

作家简介:李南,女,祖籍陕西省武功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青海西宁。1983年开始写诗,出版诗集几种,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现居河北石家庄市。

获奖者说:感谢《扬子江》诗刊,感谢各位评委,把第二届《扬子江》诗刊奖授予我。现阶段,我的写作处于一个转型期,在我踉跄的脚步中,注定会有一些差池,也会收获一些意外。生命漫长,却又急促,我期盼一种更加满意的写作状态,语言和体验淋漓尽致地融为一体。诗歌赋予了我丰富的认知能力、尖锐的感觉触角,写作使我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以及某种生命的驱动力量。我知道,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诗人,他们更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我只是一个幸运者而已,感谢诗歌,让我尽可能地活出自已期望的样子。

王小妮《致另一个世界》(组诗)

作家简介:王小妮,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为海南大学诗学中心教授。出版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有什么在心里一过》等诗集5部,《手执一枝黄花》《倾听与诉说》等散文随笔集18部,《方圆四十里》《1966年》等长篇小说4部,纪实著作3部等。曾获“安高诗歌奖”、“2002年度诗歌奖”、“华语传媒诗歌大奖”、“新诗界国际诗歌奖”、“美国西蒙斯大学诗集奖”等。

获奖者说:能够有心劲、有兴致写诗,是生命中能得到的最大奖励。它和坚持无关,和挺住无关。因此它总能超越和覆盖所有的奖励形式。写诗本身即让人心怀慰藉。

《致另一个世界》是从2009年以来在写的一组诗。这是个大题目,会总有新的诗加入到这个题目下面,就是说它是不断接续的,开放着的。

其实,我们并不在同一个世界。诗常常就是个溢出者。剥离感冲出来,和现实那么不相容。我能做的,只能是把它写下来,别的就不管了。

庞余亮《亲爱的老韭菜》(组诗)

作家简介:庞余亮,1967年3月生,江苏兴化人。做过教师和记者。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等刊发表小说、诗歌200万多字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诗集《开始》《比目鱼》、小说集《为小弟请安》《鼎红的小爱情》《出嫁时你哭不哭》等。获得过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参加《诗刊》社第18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获奖者说:先说一个数字,18年。我从里下河腹地来到扬子江畔的这座小城快18年了。这18年,我丢了很多东西,又掺杂了很多,比如当地的口音。但有一点未丢,那就是我最最钟爱的诗歌。我一直在写。其实,也是诗歌在写我,很多时候,一些诗句如老家的狗吠般出奇不意地呼唤我。写作己至中年,到了长跑途中的“极点”。咬牙是必须的,“补水”更为重要。诗歌在为我补水。《亲爱的老韭菜》就是我在日记的沙砾中扒出来的一碗疼痛之水,经过一行行诗句的沉淀,它变得如此清凉又如此慰藉,因为它来自扬子江的水系。谢谢给我幸运的扬子江,谢谢这18年中,我的第一个幸福的诗歌奖。

张执浩《释怀》(组诗)

作家简介:张执浩,1965年出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和《宽阔》,另著有长篇小说《试图与生活和解》《天堂施工队》《水穷处》,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去动物园看人》等多部。作品曾入选200多种文集(年鉴),曾先后获得过中国年度诗歌奖(2002)、人民文学奖(2004)、十月年度诗歌奖(2011)、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3)、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2014)等。

获奖者说:感谢评委们把这个奖授予我。于我而言,现在外界的每一声赞美都会在我心里泛起这样一声质疑:我的作品是否真的配得上这样的荣誉?

我已经过了依靠外在的刺激来激活自我的年纪,就像我在一首诗歌中所写到的那样,顺从命运并从这样的顺从中获取智慧,可能是我现在最明智的选择。在我看来,如果我的写作不能唤醒我内心深处的那片越来越幽暗晦明的情感世界,不能赋予我对眼下生活的热情和韧性,那将是一钱不值的。因此,我希望写出具有召唤之力、发出召唤之音的作品,使自己的情感世界永远丰沛,生机盎然。而我自知,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学芯《面对海的十八种表述》

作家简介: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为江苏青年诗人“男朋友”诗社成员。90年代获《萌芽》等年度诗歌奖。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迄今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钟山》《花城》《十月》《上海文学》等发表诗歌,著有七部诗集。现在无锡市某机关部门工作。

获奖者说:感谢《扬子江》诗刊!获得 第二届《扬子江》诗刊奖,对一个创造力趋向衰微的老诗人来讲,等于又焕发了一次青春活力!诗是内心经历的凝练。意象是诗的美学总结。中国几千年的诗学审美和发展,就是要找到时间序列中那些具有现场感的文本作为其证据。正因为此,我在努力,并一直试图在韵律中找到自己的心跳,在一个个句子中耐心地完成自我。

诗评获奖作品(1篇)

颜炼军《“囚禁于千万波涛中的海的女儿”——庞培<深海恋人>读札》

作家简介:颜炼军,1980年生,文学学者,已出版诗学专著《象征的漂移》,发表散文随笔诗歌若干。另编选《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选》《张枣译诗》《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合作)等。曾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扬子江评论奖、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等。现为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

获奖者说:在灵魂处境充满困惑和危机的今日,以文学批评写作来观察世道人心,来理解和探索我们的精神境遇,既需要探骊求珠的纯粹与别才,也需要攒杂成文的旁通与海涵。显然,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方面。感谢《扬子江》诗刊近些年为诗歌付出的众所周知的劳动,感谢评委会,把珍贵的奖给我这篇我微不足道的作品。文学批评需要优秀的同行和前辈的鼓励,当代诗歌批评尤其需要更多优秀学者的参与。这个奖励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