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父亲的背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1050625529  2017年08月16日07:48

参加工作后,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

记忆中最长的一次,就是今年年初陪母亲住院的那些日子。那段时日,父亲和我在医院不离左右共同照顾母亲。半个月时间,父亲甚至没跨出过医院大门。他无微不至地照料重病的母亲,没有一丝不满和厌弃。母亲也经常在我耳边念叨父亲对她的好,这让我很感动。

准确的说,母亲去世前的两年时光,都是父亲一个人陪伴和照顾的。我亲眼目睹父亲佝偻身躯背母亲在院子里追着阳光晒太阳的样子,怕母亲孤独,父亲一刻不离开,坐在母亲身旁,陪母亲说话,也读读我从单位拿回给他的报刊杂志。两年来,从没下过厨房的父亲从不间断坚持做每日三餐。做饭喂饭,喂水喂药,搀扶母亲去卫生间,甚至端便……为了照料母亲,父亲几乎付出了全部精力。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父亲的言行表现让我更坚定了为人之夫应有的责任担当。

母亲去世后,我们姐弟也陆续回各自家庭奔忙。老家只有父亲一人留守,我们都担心父亲会感到凄凉,劝他分别去我们姐弟家住一段时日,可母亲尸骨未寒,父亲说什么也不愿意。母亲去世,父亲悲痛的心情还没有平复,我们做儿女的,却没有一个能够多陪他几日,每当想起年迈的父亲独自一人面对凄凉的光景,心里很酸楚,内疚的泪水也就不惹自来。

五一假期,我特意回家接父亲。父亲说起两个月来独自生活的情景,忍不住老泪纵横,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孤独与伤痛,看着父亲瘦弱的背影,我心里宛若刀割。父亲为了不让我们儿女回家后感到凄凉,把家什物件收拾得十分妥帖,屋后种遍了玉米大豆,菜园子里也是满满绿油油的蔬菜,让家里增添了许多盎然景象。父亲默默地做这一切,其实就是要让我们子女感受到这里永远是家的景致。

父亲在县城住了一段时间,心情十分舒畅。每天午饭后,父亲总要去县城广场和老人们一块打牌,在那儿,他能听到乡音,更能遇上几个认识的人,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傍晚回家的时候,父亲总会提着一些水果,我劝他不用买,可父亲还是隔三差五的带东西回家。有几个早晨,一起床就看见父亲买回的肉菜,我心里有些怨气,就借故说父亲买的菜不好,以后不许买。看着父亲一脸无辜的表情,我又心疼起来,惭愧的不知所措。其实,父亲的心,我懂。

父亲的视力有些模糊,有一日,我带他去检查,医生建议先配戴眼镜,等时机成熟再做白内障手术。父亲和我去眼镜店,验光测视结束,父亲选中一副金色镶边款式镜架,戴上一试,感觉很好,挺中意的。可一打听,价格五百多元,父亲立刻就表露出惊异的神色,怀着几分不舍与无奈,父亲小心翼翼地褪下镜架,轻轻放到柜台中央。服务员想乘机说服父亲购买,可父亲始终感觉太贵太奢侈,坚持要求配便宜镜架和镜片。我从柜台上拿回父亲刚刚试戴的镜架,重新戴在父亲脸上。这时候,我清晰地看见父亲白发下那一张布满沟壑苍老皱褶的面影,父亲也微微的正视着我,浑浊的双眼里掠过丝丝疼惜,我的眼睛也跟着潮湿了。我极力劝慰父亲并付了款,父亲还是表现得很不安。是啊,即便在儿子家里住上几日,父亲也是会感觉他的到来已经给我们增添了麻烦,带来许多不便。最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父亲却选择尽量少打扰儿女,少给儿女增添负担。父亲的一举一动,照亮了他对子女真实的内心大爱,也深刻地影响着我。

不久前,父亲随我去昆明小住几日,城市车水马龙的繁杂景象让父亲很不适应。行云流水的车辆使他感觉目晕。有一日,我陪父亲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就带他去翠湖公园游玩,这是父亲时隔二十年后再次游翠湖,感觉很新奇,我拿出手机不时拍下父亲愉快的心情。随后,我们还去翠湖边的云大校园走了一圈,走在熟悉的校园里,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二十年前父亲送我来云大报到读书的情景,心中不禁感慨起来。父亲似乎也被勾起当年的回忆,一边观赏着美丽的校园景色,一边和我聊起那时的场景。相比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节奏,翠湖,云大校园这些安静幽雅的景致反而让父亲感到自由、自在。

白天我去上班,父亲就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我怕他闷得慌,傍晚就陪他出去散步聊天,还特意去坐地铁,感受城市便利的出行,去影院感受3D电影。即便这样尽量陪伴他,父亲还是感觉过得不自在。大哥知道父亲的心思后,接父亲去他那住几日。大哥家在城郊,出门就能看到大山,乡村街道也让父亲有些亲切感,自然要比我那里住的惬意。可即便这样,一个星期后,父亲还是要我接他回老家。我知道,父亲是想家了。

是啊,家乡才是父亲永远牵挂的地方,母亲才是父亲永远牵挂的人。

回到县城的第二天,父亲要回老家,还坚持不让我开车送他。上午九点,我和父亲来到县城公共汽车站,购了票,望着父亲上车的背影,我的眼泪又一次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