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汉字风云会》开启全民公测,导演关正文称:“很高兴把一档综艺节目做成刚需”

来源:新闻晨报 | 孙立梅  2017年08月10日08:49



“形迹可疑”还是“行迹可疑”?“皇天后土”还是“皇天厚土”?“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从7月13日起每周四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汉字风云会》,再次掀起“全民汉字公测”热潮。

与出自同一制作团队、在几年前引起热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汉字风云会》不走疑难、生僻路线,参赛选手也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主。从前四期的播出情况来看,小学生们的书写能力超过大部分成年观众,以至于很多家长表态:以前看到熊孩子看电视会想办法阻止,因为这档节目,现在全家都鼓励孩子到点看电视!

昨日,《汉字风云会》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汉字风云会》最大的创新,就是颠覆了综艺的功能,“以前的综艺都是娱乐的、休闲的,《汉字风云会》也是综艺,但首次变娱乐属性为课堂属性,很多老师、家长都反映说这个节目具有刚需属性,是孩子们暑假必看的节目。”

“大多数成人的书写能力没救了”

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同,《汉字风云会》的参赛者多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现场观众也以小学生为主。

关正文说,这种设置源于节目组的基本认知:“小学是识字教育最核心的阶段,很多成人终身掌握的字词基础都是小学期间打下的。我在录制现场做过一次调查,问180位小学生,有谁觉得爸爸妈妈会写的字比你多?结果只有3个人举手。”

不过,参赛者的“低龄”,并不代表整体节目的水平就“低幼”。

关正文直言:“实际上,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常的书写水平,远远高于成人的平均水平,这个节目几乎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观众。但我们还是要强调,大多数成人的书写能力其实是没救的,我们更重视中小学生。中国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千万,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总数超过六千万人,这个数字规模足够大了。”

对于大小观众来说,每期《汉字风云会》都类似于一堂语文课,“每期节目70分钟,50个汉语词汇,是实打实的系统性教学,从常用易错,到生活用词,到拓展词汇,全程高效率学习。一个孩子能从每期节目当中新学加巩固50个词汇,12期下来就是600多个,这个孩子开学之后的书写水平就能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

但是,满足“刚需”的说法是否带有功利化色彩?对于这样的疑问,关正文表示:“考试本来就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们反对应试教育,反对的是教育以应试为目的,而不是反对学习。我们的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有趣的,再优秀的老师都没有办法营造出这样一个学习场景,因为没这么多钱。所以,用这种方式满足这种刚需,是我们很自豪的事情。”

电视人只能充当“文化翻译”角色

参赛主体圈定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也基本确定了《汉字风云会》的出题范围:以常用、易错、“会读不会写”的词汇为主。关正文介绍说,整个团队花了一年时间,专门收集各种书写软肋,“社科院语言所、教育部语用所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工作,他们都特别有经验,常用的、易错的字词,挑得特别准。”

提笔忘字,会读不会写,已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在一个键盘时代,重提汉字书写的意义何在?关正文解释说:“我们经常随口拿节目中出的题目考别人,几乎一考一个准。比如,‘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各行其是’还是‘各行其事’?大家可以试试不同的输入法,有的输入法就同时给你两个选择。所以,电脑的功能是满足各种需求,也包括为写错字服务。但我们的节目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因为参与节目的是编《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主编。”从播出反响来看,很多网友都表示,节目中出现的“打钩”(易被写为“打勾”)、“沿用”(易被写为“延用”)、“形迹可疑”(易被写为“行迹可疑”)等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确实经常混用。

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风云会》,关正文和他的团队带动了国内文化教育类综艺节目的新一波热潮。但在直言“大多数成人的书写已经没救”之余,关正文也坦言,电视荧屏承担不起文化教育这么重要的使命。“很多有文化的人现在就不看电视,不看网综,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觉得看电视是没文化,浪费时间。当然这是事实,所以做电视别老想着教育别人,得先想想怎么让自己有文化。电视人只能是‘翻译’,把优质的资源翻译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产品。因为对公众来说,他们可能一时满足于消费粗粮,但长远来看,还是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更扛得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