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叔孙婼: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by一苇  2017年08月10日07:01

  叔孙婼(音“绰”)这个名字,肯定很多人没听说过。他的知名度在历史上与在当时的鲁国完全不对等,大概应该怪他的父亲叔孙豹名声太响,对后世的影响太深远。

  叔孙婼,姬姓,叔孙氏,名婼,一名舍,谥号曰“昭”,史称叔孙昭子,鲁昭公时的鲁国大夫。提起他的父亲叔孙豹,居然还有同学茫然不知,圣人孔子和丘明先生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约略数了一下,《春秋》和《左传》里的叔孙豹,仅外事活动、军事活动就有二十多次记载,加上对其国内政务、家务和言论的记述,他的名字和事迹,在两书所记全部人物中均居前列,足见叔孙豹在当时鲁国人(包括孔子和左丘明)心中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叔孙豹对于后世的影响,还在于他回答晋国大夫范宣子什么是死什么是不朽时,创造性地提出的“三不朽”之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

  所以也难怪叔孙婼在知名度上与父亲相比的明显短板了。但透过父亲的这些光环,他除了一度执掌“三桓”之一的叔孙氏,和睦诸卿尽力抵制季氏的扩张外,也是继父亲叔孙豹之后,鲁国的又一个重要的先知式大臣。

  他从鲁国出现日食,季平子季孙意如在祭奠物品和祭祀形式上与太史的争论,就预言了季孙已有二心,“已不把国君当国君看待了”;从楚国的工尹赤把阴城迁到下阴,令尹子瑕在郏地修城,慨叹楚国将不成其霸,“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

  他还继承了父亲杰出的外交才能,积极奔走于诸侯之间,在当时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捍卫鲁君的尊严,为鲁国赢得和平与生存空间。

  有一次,邾国的军队经过鲁国时被鲁军截击,邾人向盟主晋国告发鲁国,晋国决定兴师前来问罪。作为外交大臣的叔孙婼被派到晋国救火,刚到晋国即被扣押。

  作为盟主,晋国人安排叔孙婼和邾国的大夫坐在一起辩论,想居高临下地审问两国间的战争问题。叔孙婼立即予以回应,按照周制“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让副手子服与邾国大夫坐在一起。

  晋国执政的韩宣子又想把叔孙婼一行交给邾人处理,让叔孙婼怒火中烧。本来晋国扣押鲁国的使臣就是无礼的行为,再把他们交给邾人,则完全失去了作为调停人的公正性。他撤去随从和武器,做出一副只身闯虎穴的架式,加上晋国大夫士弥牟的劝谏,范宣子终究没敢把叔孙婼等人交给邾人。

  接下来更像上演了一幕幕闹剧让登场的每个角色红黑分明:

  被软禁在箕地的叔孙婼首先迎来了范献子的使者。作为晋国六卿之一的范献子,竟然以求冠为托词向叔孙婼公开索贿,表示愿意为叔孙婼说情。叔孙婼假装没听懂,真的照样子给他做了两顶帽子,让使者带回去,并送上一句“尽矣”;

  为了搭救叔孙婼,他的家臣申丰从鲁国带来许多财物,希望通过行贿救回叔孙婼。叔孙派人告诉申丰:“先来见我,告诉你该送到哪里。”申丰见到主人后,叔孙婼就再也没放他出来,坚决地拒绝了行贿盟主晋国;

  晋国负责看守叔孙婼的官吏看中了他带去的狗,就“请其吠犬”。叔孙婼拒绝不给,却在回国前将狗杀掉,与那个官吏一起吃了,以此委婉地表示他并不是舍不得爱犬,而是对他们索贿的卑视……

  在困境中绝不低头的叔孙婼被软禁异国一年之久,却长了鲁国人的志气,赢得了晋国上下的尊重。而对于他宁死不行贿的行为,更受到了孔子和后人的肯定与赞扬。

  提到孔子对于叔孙婼的肯定评价,在经传里还有更加浓重的一笔。

  一生政运亨通的叔孙豹,晚年因病被庶子竖牛擅夺家权。竖牛设计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孟丙、仲壬悉数诱杀,活活饿死了叔孙豹,还将叔孙氏治下的东部边境三十个城邑送给了射杀仲壬的季氏家臣南遗。为掩人耳目,竖牛最终立叔孙婼为叔孙氏的继承人。叔孙婼是叔孙豹仅存的另一个庶子,连生母是谁史料中都没有记载。

  等到地位稳固后,叔孙婼召集家族上下,历数了竖牛为叔孙氏制造祸乱、残杀手足、分裂封邑等罪过,表示一定要肃清门户。竖牛闻风出奔齐国,被孟丙、仲壬的儿子杀死在塞关之外,抛尸荆棘。

  有的人认为叔孙婼是恩将仇报,有的人甚至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形容叔婼的行为,还是看看圣人孔子评论这件事情的原话吧:

  “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叔孙昭子由竖牛扶立,而不盲目地感激酬谢竖牛,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就像周任曾说过:“执掌政权的人不能以私人的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不能以个人的怨恨作为惩罚的原因。”)

  孔子还引用《诗经》里的“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为叔孙婼作出最终评价:具有正直的德行,才能赢得海内外的信服与认可。

  叔孙婼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