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尊者何谓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查干  2017年08月03日08:00

清晨,推开楼窗,拍摄沙尘中的古都影像,想发给远方友人,不知是由于天气,还是心怀愁绪,天与地、街与巷,灰蒙蒙一片,小粒儿飞沙,犹如灰色小虫,挤满了整个天空。这一次的沙尘暴来得如斯凶猛,是我始料不及的。入得镜头还可以看得清轮廓的,只有三个影像:中国尊、景山万春亭,以及楼下河边浇灌花木的那个园林人。其余,皆被沙尘蒙蔽,其形全无。

不过,相对而言,今年的沙尘天比往年还是少了许多。这或许得利于那些为治沙造林而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精英,比如:刘晓光们。对于他们,我们不仅应怀有感恩之心,还要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好让他们的英灵得以安宁。

这样想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手机屏幕上,这三个互不关联的影像竟然重叠在了一起,合三为一,竟分不出彼此。于是,思维的涟漪扩展开来。

影像之一:中国尊。

它,位于我安定门住所的东南方向,在北京商业中心的核心区内,是一座建造中的超高层建筑物,取名中国尊。建成之后,总高度为五百二十八米,地上一百零八层、地下八层,是首都北京第一高楼,也是整个城区的新地标。据报道,现在已有五百余米的高度,举目望去,赫然直插云天,其威不可言语。明年竣工之后,不仅可以容纳一万两千人同时办公,还可接待登楼参观的游客,少说万余,该是一处科技含量极高的现代化建筑。镜头中的它,线条极为优美,体态端庄。望去,使人不仅眼亮而且心热。两端微宽,中间显细,没有一点古怪杂念搀和其中,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甚具东方古老意韵。它的设计理念,是否来自我们古老的尊,不好揣度,假若是,韵味尤为古朴,诗意也更浓烈。

尊者何谓?尊,曾作樽,是商周时代大中型盛酒器具。另一方面,尊也代表地位或辈分高者。由此,尊的内涵,由物质转化为精神,渐渐成为传统文化之核。无疑,现在建造中的“中国尊”的尊,从物质的层面来讲,是指它的超然高度,尊者为高,是也。而从人文角度来阐释,它代表的是,一个族群的精神高度,是内在的韵致。因而,我喜欢中国尊这个雅号。它既可以盛满美酒、喜酒、壮行的酒,饱含喜庆和远征之意,也在表述远瞩高瞻、一目天涯之志。

影像之二:景山万春亭。

在早年,它无疑是千年古都之最高处。假如有人称它为北京尊,从它的高度来说,也不逊色。站在亭中,你可以俯视金碧辉煌之赫然皇宫,亦可以俯视古都全貌。在新中国诞生初期,有一位青年军旅诗人叫公刘,他满怀激情,登上景山万春亭,口占小诗一首,读来不仅朗朗上口,意韵也极其饱满,为百姓所喜爱,传咏至今:“登上景山最高处/京华历历在目/炊烟相招,鸽哨相邀/半城宫墙,半城树//我住北京城里/北京住我心里/纵然今日分袂/毕竟终生相忆。”(《登景山》)

所说京华历历在目,就是指古都北京之全貌,以及它的云水轮廓。而半城宫墙半城树,则是指偌大皇宫之浩荡气势,是一幅含有人文内涵的诗意画卷。仅用八个字,就把古都风貌描摹得淋漓尽致,非高手不能为。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何况,古色古香、耸立云空的这方古亭,是被一万个春天簇拥和支撑着的。雄浑如斯,尊贵如斯,能不显得安详和典雅吗?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物象的华贵,也不仅仅是皇家之气概,而更主要的是,展现一种精神层面——尊与贵。尊,为传统人文精神之核,因而成为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生命内质。活为尊,死也为尊。尊,是精血,也是魂魄。就是说,自然的,或人为的,各种沙尘暴中永远屹立不倒,又不被掩埋的,就叫做——尊。

影像之三:一位园林人。

尊字与人字,都极具立体感。尊,应该源于人的精神层面。尊,乃人生原质,也是所蹈之路。在漫天沙尘中,不仅有中国尊和景山万春亭未被沙尘掩没,更有一位园林人在与之较量、拼争。他姓韩,年届六十,着“东城园林”字样的橘红色上装,在沙尘中显得格外惹眼。他,是我楼前那一片北护城河绿地的管理者,认识他已有几个年头。在我早晚沿绿道散步时,总会看到他拉着长长的橡胶管子浇灌树木花草的忙碌身影。除了吃饭睡觉,他全部的生活似乎都在这里,使我想到“家”这个字眼。看得出他是把这些树木花草,当做自己的孩子来侍弄着。有一次他对我说,他喜欢干园林这个行当,干着舒坦,干着心静,何况树木花草是通人性的,日久天长,就会舍不得离开它们。

一天清晨我去散步,见他愁眉紧锁,有些愤然,在自言自语:不像话,太不像话,树木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呀,更有尊严,怎么能这样糟蹋它们?可恶之极,可恶之极!原来,昨晩有人来钓鱼,把一片芦苇都踩塌了。他一一去扶正,并重新给它们培土,那种心疼的样子,让我感动很久。而某些戴着高档墨镜、手持进口渔具的“暴发户”,总摆出与众不同的样子,心灵却是空虚、苍白的,毫无自律与德行可言,与“尊”字无缘。在良知方面,与这位极普通、质朴的园林人,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不让人唏嘘。

至此,尊者何谓?再说已是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