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 ——从曾志平诗歌《怀念双亲》说开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三君  2017年08月03日08:55

在《足迹》第四辑“圣母殿堂”里,有一首《怀念双亲》的诗,这让我联想到曾志平先生的方方面面。由这首诗歌的引发,我想说说孝道与处世、孝道与事业、孝道与幸福的关系。这正是曾志平先生之所以成功的因果所在,是他人生事业的最好的驻足。

1

《怀念双亲》是曾志平先生记录当年得知母亲去世时,反映他心理状况的一首诗歌。一次在他办公室,他将这首诗歌朗诵给我听时,随着朗诵情绪的起伏,两行热泪从他脸颊上默默流下。这时,他已哽咽难语。要知道,曾志平先生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了,在人生道路上付出了相当大的心力,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可是他还壮心不已,奋发图强,令人钦佩。尤其是他对已作古的父母亲的孝道之心,拳拳在胸,不仅砺己而且砺人,与之相比,吾辈汗颜不已矣。这让人想起中国二十四孝子之一的老莱子,年届七十,还穿着花衣,作儿戏状,有时手执拨浪鼓,佯装跌倒,躺在地下,装作小孩子啼哭的声音而引诱父母的嬉笑,愉悦双亲。可见,天下成功之人皆为孝子。孝道之人,颇具同性。这种孝道引申开来,就会表现在为人处世上。我们常听人说:这家伙不讲孝道,差劲得很,不要跟他交往。这话的意思是:一个连自己亲人都不爱的人,你能指望他(她)爱别人吗?可见,孝道与善良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支流,以柔和、清澈和温润为特性。

曾志平先生正是因为善,所以他的为人处世也就显得相当平和:满脸堆笑,温文尔雅,斯文儒气。当然,这只是表象。当今,把做人只是停留在表象的人实在不少,然而,曾先生岂是“驴屎”君子?!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善解人意,替人作想,利己顾他。而更多的时候,他是拿真金白银赞助支持文化和公益事业,完全没有回报。他在诗里说“父母给我再多/都说对我还有亏欠/我给父母亲很少/都在夸我好,说我奉上了孝道”。从这几句朴实的诗句里,可以窥见曾志平善的渊源和善的家传。是啊,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无条件的,掏心掏肺都觉得少了,对不住。可是,孩子对父母回报哪怕是一丁点儿,都觉得是孝道,都被人们夸奖。当生育养育他的父母离世后,他把对父母的孝转化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周遭的善意和爱心,可谓至善一贯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成为他处世的标准与准则。在他的小说里面,读者处处会被他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浸润。

2

中国是一个讲风水的国度。当人们开店、买新居时,都要看朝向看风水,就连新张、乔迁都要挑选一个吉祥的日子,那就更别说人生的事业了。可见人们对风水的重视。然而,何为好风水呢?

《大学》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为人处世要以德为先,求财为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德之先?这就是孝道。所以,一个人学业、事业、家业、志业、道业的根本动力,就是孝道,就是责任心。曾志平先生正是有了孝道之心,与孝心如孪生姐妹的责任心也就如影相随,茂密心田。我们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多么的真切、细腻。他说:“小时候,母亲的膝盖是扶手/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长大了,父亲的肩膀是靠山/我靠着它学会闯荡和守候”这些形象的描写,不是刻骨铭心的切肤体会是写不出来的。父母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正是根深叶茂,作者才有了创业的力量和胆气:“离家时,父母亲的期盼是力量/它支撑我历经风雨不言愁”。曾志平在求学、下乡、提干、任境外公司老总到最后退休创业,该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然而,有种无形的力量让他总能化险为夷、逢凶化吉,这便是孝道与善意带来的结果。曾志平常常在一些场合不无感慨地说:唉,不是我有多么行,而是我好命,每每走投无路时,都能柳暗花明。那笑意中,带着一种不可解码的禅意。这些让人无法解释的现象,只能说是天意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询问得知,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汽车却在途中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的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后来得知那天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艾森豪威尔返回总部的必经路上,希特勒认定盟军最高统帅这次必死无疑。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帮助那对老夫妇的善行,救了他自己。由于改变了行车路线,他躲过了敌人的阻击。

看来,孝道和善行,就是给自己营造最好的好风水。善念是要时时处处去积累、去储存,才会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带来善果。善念与银行里支出金钱不一样,在“善”的银行里,人越有善念,越有善行,银行里的“善”的资本反倒越用越雄厚。善良是生命中用之不竭的机遇,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正如古人所云:“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有位专门讲风水的老师说,如果一个人养成了五个好习惯,就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这五个习惯,曾志平先生似乎样样做到:一是面带笑容;二是言语温和有礼;三是不浪费,尤其是不暴殄天物;四是善待自己的亲人,特别是父母;五是举手之劳,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因此,曾志平的事业也就能顺风顺水,善而有终。

3

曾志平对人生境界有一个阶梯式的形象比喻: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最后登顶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的境界,除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外,重要的是精神。精神之基,孝道为先,只有行孝道者,才能最终感到、得到、享受到幸福。一个人的成功,有哪些体现?我以为归纳起来无非六个方面:健康的身心、美满的家庭、成才的儿女、和谐的人际、稳定的事业、幸福的晚年。

一一对照,曾志平先生样样不缺。如今,他已是75岁的高龄了,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对于吃喝,很有节制。一旦有朋友要接待,点菜备酒,荤素丰简,任由客人喜好,不管餐桌上多么丰盛,自己总是三二筷子了事,从不贪杯贪食,身体一直忒棒。在家庭方面,妻贤子孝,儿孙满堂,逢年过节,儿孙绕膝,何等天伦之乐!在子女方面,儿女一双,怎一个“好”字了得!女儿是官员,勤勉清廉,任劳任怨,治事有方,深得组织和同事信赖,已是多年的正处级干部。儿子当老板,谨于言而敏于行,为人平和,善于思考,不仅守业有成,而且创业有方。他善于在父业的基础之上,使财富积累增量,成为富二代和创二代的优秀代表。在人际关系方面,曾志平先生处事平和,与人为善,有着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无论是下乡时的知识青年“老插”,还是原单位的同事,或是龙川的老乡,每有难题和困难,总有人喜欢找他坐坐聊聊,以得到心灵的慰藉。无论是文坛的诗歌群、报告文学群,还是小说群以及小小说群,每有活动,他有邀必应。在事业方面,尤其是退休后的房地产事业,让他这辈子和晚辈们衣食无忧,不仅有了一定的存量资本,还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以上的条件,晚年的幸福自不必说。但是曾志平的晚年是何等的成功与幸福,不是一般老人所能体验。他不仅创业成功,还实现了他青年时的作家梦,先后写出了“六如”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和其他励志书籍,这些作品使他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惠州市作协会员到中国作协会员的突破性的大跨越。

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归根结底一句话:一个终身奋斗的人就是幸福。这个观点,我们在曾志平的诗歌里也能找到注脚。“父母生我时/剪断了我们血肉脐带/这是生命的悲壮/父母亲奔月时/剪不断我们情感羁绊/这是生命的悲凉”。听听,这是对生命体验深刻到骨髓的声音!是啊,作者正是深谙生命的不易,才那么懂得珍惜所有的生命,而不仅仅是自己。他从个体的生命感悟到世间一切生命的珍贵。种子萌发的声音,花蕾撕裂的声音,寒蝉鸣秋的声音,一切美丽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奋斗经历……于是,他发出了自己生命中独特的——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声音。

生生不息是他对生命的认识,而对于所得,他却深谙古圣先贤的智慧——知足常乐。衣不求华,食不求奢,居不求豪。正如古人所说: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所以,他的不息,不在摄取而在奉献。

最近在微信里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报道,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经研究发现,人的心念可以决定水的结晶形状:善念,水的结晶是美丽的六角形;恶念,水的结晶是不规则的丑陋形状。我想意念与物质统一性一定存在。曾志平先生在《足迹》中,歌颂美好的心愿以偿,正如江本胜博士的实验一样,呈现出幻若仙境的美丽。既是作者的自我享受,也让读者分享美好。这魅力,正是《足迹》以诗言志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