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灵魂悸动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来源:文艺报 | 毛雅琛  2017年07月31日07:31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整场晚会以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和精雕细琢的艺术细节,再现我军的辉煌历史,宛若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晚会中的舞蹈创作虽数量不多却格外醒目,犹如熠熠生辉的珍宝闪烁其间。在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中,舞蹈《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再见吧,妈妈》《洗衣歌》都曾是轰动一时的经典作品,早已有多个为人们所熟知的版本,但在此次演出中,上述4部作品皆为重新创作。对于经典作品的再现重塑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原作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创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更需要深厚的功底,惊喜的是,4部新创作品风格各异,为晚会增添了不少神来之笔。

情景舞蹈《八女投江》选取八位抗联女战士投江前最动人心魄的一刻为切入点——大屏幕上层叠林立的白桦树,生动再现了乌斯浑河岸边的风景,八位年轻的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与日寇展开最后的搏斗,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13岁。弹尽粮绝的女孩们相互搀扶着不断后退,小战士从岸边摘下一朵红色的野花欣喜地与战友们分享,红色的小花在姑娘们的手中温情传递,舞台前端的掩体上也忽然开出大片的红色花朵,灿烂、鲜艳,仿佛是她们怒放的生命,亦是她们心中坚定不移的红色信仰……最终,无路可退的八位女战士义无反顾地挽臂投江,壮烈殉国。作品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编导对于投江细节的处理,八位女战士在投江的瞬间被不着痕迹的威亚高高吊起,大屏幕上的白桦林也在瞬间变为波光粼粼的乌斯浑河,蓝色的水纹铺满整个屏幕,悬在空中的女孩们旋转、舞动,仿佛在冰冷的河水中挣扎、沉浮,一层薄纱漫天而落,将女孩们卷入其中,直至完全吞没……留下空荡荡的舞台和观众心间满溢的敬畏与心痛。山翀、李祎然等青年舞蹈家将娴熟的肢体语言与高科技的舞美手段完美相融,把临危不惧的女战士形象刻画得鲜活、生动,用舞蹈的方式再次书写“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史实。作品中,绽放与凋零、生机与死亡,女孩花样的青春与战争的惨烈无情形成鲜明对比,纯美的意境如油画般一一铺陈,让观者在灵魂的悸动中重新审视信仰的力量。

情景舞蹈《狼牙山五壮士》同样选取了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五位八路军战士毫无惧色,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相互配合,战斗到最后一刻,晚会中灵活多变的台阶式舞台在这里成为五壮士诱敌深入的崎岖山路,舞者们不断前进的脚步配合背景屏幕中不断下落的山峰,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登上顶峰的战士们毁掉枪支,一个接一个跳下悬崖,在最后一位战士将红旗插在山顶纵身一跃之时,在大会堂如雷贯耳的掌声之中,很多观众泪流满面,所有那些倒下的英雄不就是为了这面旗帜可以永远屹立不倒吗?所有那些牺牲的先烈不就是为了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幸福地生活在红旗下吗?当《在太行山上》的歌声响起时,五壮士留下的红旗依然在山顶高高飘扬,这就是红色的基因,这就是不变的军魂。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哎,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哎,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当《洗衣歌》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编导打破作品原有的结构及调度,让几十位身穿藏族服装的姑娘以大横排的队形出现在舞台最高的平台上,姑娘们唱着曾经的歌词,踏着曾经的舞步,在作品诞生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似乎一切都不曾改变,这部舞遍大江南北、至今依然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承载着新中国几代人的共同回忆,虽然《洗衣歌》在晚会中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呈现,却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另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当属《再见吧,妈妈》,在舞台中央曾反复出现的阶梯型平台上,数百位头戴钢盔的战士紧密排列,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阵型,演员们整体的起伏、聚散,营造出舞台上的万千意境,宛若一块灵动的LED屏幕,看似简单的肢体语言和极其有限的舞台调度,却在组合与变化中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队形的开合配合灯光的渲染,使原本单一的舞台空间在瞬间实现了多重空间的并行叙事,远远隔开了“妈妈”和已经成为战士的“儿子”。作品最后,当舞台上几百位战士齐声高喊“妈妈”时,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是无坚不摧的战士,也是妈妈永远的儿子,新时期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呼之欲出。

纵观晚会中的舞蹈创作,无论是独具匠心的舞蹈编排,还是高科技的舞美装置,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时,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有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无论是以身殉国的壮烈与崇高,还是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亦或是有血有肉守卫和平的新时期军人,都能在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中找到踪影。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当下,军旅舞蹈也迎来了自己90岁的生日,军旅舞蹈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里成长,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新中国成立的欣欣向荣,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日渐成熟,一部部耳熟能详的作品,不仅记载着军旅舞蹈的变迁,更见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在党的旗帜下》回望过往,90年如白驹过隙,军旅舞蹈的形式与手段虽不断发展、更新,但是军旅舞蹈的本质属性却从来未曾改变过——崇高、壮美、舍生忘死,始终闪烁着耀眼的人性之光。红色的基因,不变的军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血脉中代代相传,体现在创作上,更珍藏在灵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