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军魂激荡的英雄乐章

来源:文艺报 | 张西南  2017年07月31日07:27

当镌刻着“在党的旗帜下”的巨型浮雕幕墙徐徐升起,嘹亮的军歌在群星闪耀的穹顶久久回响,一面铺天盖地的八一军旗巍然耸立,这是为庆祝人民军队90华诞举行的隆重盛典。此时此刻,群情激荡,我看见戴八角帽的老兵眼角流出了泪滴,我看见胸前挂满奖章的战士轻轻抬起右臂,我还看见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满脸的欣喜,或许在老兵的心底又涌出对千山万水的思念,在战士的心中又勾起对五湖四海的回忆,在孩子们的心中则响起对英雄充满崇拜和感动的“序曲”,所有置身在这里的人们心潮起伏,我仰望你,我扑向你,我亲爱的军队,我灿烂的军旗!在节日的欢呼声中,我也要把手向你举起,请接受一个士兵的崇高敬礼!

这是继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后又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大型舞台艺术。从《胜利与和平》《永远的长征》到《在党的旗帜下》,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用民族血肉筑成的神圣殿堂,欣赏用梭标枪炮作为如椽巨笔绘制的铁血春秋,又像是在重温一部用烈火冶炼钢浇铁铸的征战史册,还像在阅读用音符、色彩和光影书写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壮丽诗篇。内容各有侧重,艺术各具千秋,但究其内在的思想文化品质则是异曲同工,崇高的理想、精湛的艺术、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波澜壮阔的气势一以贯之,形成了用当代艺术反映中国革命新的三部曲,展示了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舞台艺术向高峰迈进的万千气象。

90年战斗征程,数不尽的刀兵水火,望不断的雨雪纵横,这一切都要在极有限的时间空间得以最精彩的呈现,足以考验文艺家的历史眼光、政治智慧和艺术才华。以立魂、浴血、奉献、强军四个篇章构成总体框架,既吸取了传统编年体的精华,又对浩繁的史实重新断代组合,从红色军队奠基,到背负民族希望,再到筑就钢铁长城,直至迈向伟大复兴,横可以展示时代的断面,纵可以尽观历史的全貌,那往昔篝火和硝烟的气息,那带血的战刀和划破黎明的战马嘶鸣,那山路上滚动的炮车和江河里搏击的帆影,峥嵘岁月奔来眼底,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我们该怎样致敬前辈,怎样不忘初心,越来越强烈的情感思绪从每一个篇章里升腾传递,环绕着总体架构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气场,形成了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浓厚的思想文化氛围。

《国际歌》,鲜红的旗和一把镰刀一把铁锤,这是90年人民军队永远的旋律和钢铁般的信念,也是整台晚会鲜明突出的宏大主题。从南昌城头破晓的枪声,到井冈山烛天的火炬,《八一起义》《秋收起义歌》男声女声刚柔并济,士兵、农友举起刀枪抑扬顿挫,深沉豪放的《西江月·井冈山》,与整齐划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起组成了人民军队最初岁月的火热画面,而三湾、古田和井冈山、乌蒙山、宝塔山则把政治建军的景观永远镶嵌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就此点燃了人民军队的理想火焰,打造出党指挥枪的坚定信念,尤如赤旗翻卷映红大地神州,又如革命航船乘风破浪驶向彼岸。

战争、战场和战斗,这是90年人民军队永远的使命和最壮阔的场景,枪林弹雨,铁马金戈,一幕幕威武雄壮、浴血荣光的战争活剧,成为晚会重现历史的最大看点。伴随着一首首裹着雷闪着电的战歌,舞台上不断变幻出堪称奇观的著名战役的背景,烽火漫卷湘江,波涛汹涌泸定,太行峰峦云霞满天,长白密林冰雪皑皑,废墟焦土上不息的钟声,逐鹿中原的滚滚烟尘,一直到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大决战,都以闪回的节奏把精彩片段连缀成一幅人民战争的恢弘长卷。动地长歌声声啼血,春秋史笔字字千钧,我军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必胜气概令人荡气回肠,把晚会推向高潮。

勇于牺牲,甘愿奉献,哪怕是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90年人民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是以无数生命谱写的最美华章,也是文艺家们用最强烈的油彩在舞台上描绘出的英雄画像。悲歌壮歌交响回旋,生死抉别狂飚天落。前临大江后有围堵,中华女儿不甘屈辱,《八女投江》犹如刻在大地上的版画,成为民族气节新的刻度。《狼牙山五壮士》攀上精神的高峰,正义被邪恶逼上了绝路,宁死不屈纵身一跃,用生命在绝壁铺出坦途。炸翻的泥土沸腾着,烧炙的石头崩裂了,珍贵的水是生命的渴望,《上甘岭》剩最后一滴血也在战斗。晚会抓住经典瞬间,删繁就简聚焦亮点,塑造出英雄伟岸的身姿,气贯长虹,势若雷霆,一扫那些污化、损毁甚至否定英雄的流言蜚语,千古绝唱风流人物,万众仰慕一代忠魂。

史诗是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在艺术家们看来,党之旗民之心军之魂,是革命的黄钟大吕、民众的情牵梦绕、军人的赤胆忠诚,而在特殊的斗争环境中,有时就像一团火在风雪中燃烧,有时又像一盏灯在黑暗中照明,有时还像一把号指挥冲锋陷阵,艺术呈现应该质朴庄重大气,同时也要多彩多姿多韵,既注重围绕高扬的旗帜增光添彩,又善于表现旗帜下万马千军的伟大征程,这就为创作一部新的史诗提供了艺术探索的新路径。

呈现手段的新旧一直是关系舞台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这台晚会把营造虚拟的象征意境与运用写实的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在演出中以静制动,稳中求变,有节奏更有节制,变幻出新而不眼花缭乱,着力追求并体现出了一种沉雄大气的审美效果。通常平面的舞台变成了立体的梯形台,以往晚会数百之众的群舞不再出现,而是让这个整齐划一的群体走上梯形台,把传统的以跳跃奔跑为主的舞蹈变为相对静止的以造型为主的行为艺术。八女投江在水中起浮升降的造型,寓意不屈的魂灵在精神天宇飞翔;敌后武工队穿梭地道纵横上下的造型,表现正义之战尤如天降神兵;雄师渡江的巨帆和桨橹如搅的造型,奔涌出砥柱中流惊涛拍岸的豪迈;鸭绿江桥与上甘岭叠印延伸的造型,挥洒出战士以身报国的一腔血性;天山南北与雪域高原高架长廊的造型,则表现出各族儿女与子弟兵的鱼水情谊。特别是《再见吧,妈妈》由数百顶钢盔组成的阵地造型,在夜幕下映出一片墨绿的亮光,富有节奏的变化,犹如机械般的协调统一,时而像热带丛林起伏,时而像在伪装网下运动潜伏,时而像山林中隐蔽的猫耳洞,时而像遥远故乡的小村舍,两个时空或交错或并行,声情并茂的“两地书”,把母亲的爱和钢铁的意志贯注于战士的形象,让感情的潮水在钢盔下澎湃,撞击着士兵的胸膛,也感动了整个中国。

这台晚会选用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传世佳作,但也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沿用,而是根据总体艺术需求对老作品重新编配,以求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经典的传统军歌与脍炙人口的民歌民谣结合起来,让浓郁的民族风乡土味与军旅风火药味融为一体,对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热爱子弟兵的优良传统做诗化的处理,既有岁月沧桑的历史感,又有烙印鲜明的时代感。如《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与《大会师》,前者用当地客家山歌曲调所配,哀婉女声唱出了离别的深情与缠绵,后者采用二战时苏联著名军歌《布琼尼骑兵进行曲》的曲调填词,热烈欢快的韵律表达了胜利的喜庆。又如《在太行山上》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抗日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再如《我是一个兵》与《我的祖国》,前者旋律简单,曲调质朴却充满力量,曾被西方舆论界称为“中国在远东战场上投放的两颗重磅炸弹”之一,后者是从民歌“卢沟问答”中受到启迪,独唱的曲调委婉动听,而到了副歌仿佛山洪喷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的激情。由于这些作品不是随意搭配,而是精心选择有机组合,铿锵的旋律是军队的节奏,悠扬的小调是人民的深情,从旋律风格、曲调节奏到音乐内涵都在对比中相映成辉,抒发出亿万军民爱党爱国爱军的豪情壮志,描绘出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的瑰丽色彩。

以往一些大型演出的成败得失都离不开这个“大”字,这台晚会十分注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把概括浓缩大事件、大战役与精雕细刻经典细节和单个人物结合起来,在增强每一个节目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张力上下功夫。文艺家们一方面以凝练传神之笔在有限的空间拓展表现的广度,另一方面用放大投影彰显最生动的局部加以浓墨重彩强化表现,前者做到有以一当十的功力,后者则显示出画龙点睛之神奇。如在舞台上表现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一直是军旅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课题,以往多以“人海战术”营造数量规模气势,这次别出心裁抓住无线电台这个微小载体,只用领唱合唱《发报机的号角》一支歌,就以虚拟的手法表现出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排山倒海之势,“统帅号令将士英豪,决胜千里发出号角”。又如创建新中国一幕,用密集枪声的立体音效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视觉映像转换时空,表现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没有用万众欢腾的场面,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清澈的音乐声中走到红旗下,把所有的视点都向这个孩子聚焦,多重的寓意,生动的象征,浪漫的手法,独特的呈现,仿佛在孩子的背后屹立着东方的巨人,又似从纯净的童心传来山呼海啸。

缅怀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开拓未来才是对往昔最好的纪念。这是文艺家们的深刻感悟和自觉实践,把奠定建军基业的历史回声与开拓强军伟业的时代凯歌结合起来,既作为深邃的思想命题,也是颇有见地的艺术创意,还是做好这台晚会必须贯彻始终的基本遵循。他们一面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去回望90年的风雷激荡,一面走进昨天的历史通道来思考90年的血雨腥风,同时依据历史与现实衔接交替的坐标方位去展望和表现90年后的伟大强军梦。《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又一次唱响永远的军魂,不是对历史口号的简单沿袭,而是在继承中不断提纯的绝对忠诚。从南昌城第一次升起鲜红的军旗,到今天又面临关山千重汪洋万倾,《八一军旗红》唱出了永不褪色的誓言,依然朝着太阳坚定前行。从山头鼓角相闻,到《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一支队伍的两端,挑起的都是历史的重担,“必胜渴望已鼓满胸膛,强军梦想把征程照亮”。《复兴的召唤》《多想对你说》则把全军将士的拳拳赤子心作了最深情的表达,漫漫长路是民族求索,猎猎旌旗是热血染就,此时舞台上旭日磅礴,云蒸霞蔚,复兴伟业河山锦绣,是受艺术的感染,也是受时代的召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在党旗下茁壮成长、意气风发的人民军队前程必将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