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海飞长篇小说《惊蛰》在京研讨
来源:文艺报 | 行超  2017年07月26日06:36

书写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义

海飞长篇小说《惊蛰》在京研讨

7月2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花城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海飞长篇小说《惊蛰》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花城出版社总编辑程士庆以及贺绍俊、张学昕、李朝全、季进、杨庆祥、傅逸尘、饶翔、金赫楠、徐刚、项静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批评家就本书的价值意义、审美特色等展开讨论。研讨会由《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主持。

吴义勤认为,海飞的小说既有类型文学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特点,在价值取向上又属于典型的弘扬主旋律作品。他的小说《向延安》《麻雀》《回家》等能量正、艺术性强,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认识。长篇小说《惊蛰》情节紧凑、节奏明快、充满张力,将个人成长、命运与民族、国家大义结合在一起,深刻阐释了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等重要问题。小说语言简洁干净、情感饱满丰沛,在价值观念和审美特色两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篇小说《惊蛰》首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1期,小说以复杂异常而又瞬息多变的谍战故事架构,展示了在特殊年代里,以陈山为首的无名英雄们默默无闻、为祖国甘于献身的精神。与会专家学者谈到,作品中,海飞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方式唱响了爱国主义主旋律,致敬烽火年代的无名英雄,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小说里,日常的琐碎因理想和信仰而添上了神圣的色彩,两方面的融合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张力十足的阅读空间。曾经庸常的生活在信仰之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了价值的光芒。大家认为,海飞的作品一直不乏对民族精神的树立与弘扬,同时,他的小说从角色语言、生活习惯等细节打造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一方面淡化了谍战情景的紧张氛围,另一方面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穿插人物活动和对白,使小说呈现的历史画面更加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