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晓明:揭示新世纪军旅文学新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陈晓明  2017年07月26日09:10

军旅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旅作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当代作家,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的主力军。军旅文学评论家朱向前主编的《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全面深入地把握了新世纪军旅文学创作的整体趋势,抓住重要作家和主要作品,深入分析,揭示了新世纪军旅文学创作的深刻意义和特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军旅文学研究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本书把军旅文学放在新世纪时代变化的语境中分析,审视新媒体影响下军旅文学的创作流变。作者看到了受媒体、网络技术和大众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军旅文学在写作生态和写作资源上也在不断发生着位移,而对新世纪军旅文学的梳理、研究必然要把时代语境作为前提和基础,从而揭示军旅文学在新世纪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这部著作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阐释,揭示军旅文学创作新的美学特质。作者看到,“新世纪文学”,不单纯是时间意义上的概念,不只是把新世纪看成文学分期的时间界限,他尤其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旅文学新质生成的那些重要的创作机制,作家自身的挑战和接受影响。作者关注到,在新世纪文学语境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一个标志性特点,具体投射到军旅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为作家对生活本体的进一步开掘,试图选择与现实最贴近的微观视角切入生活,不再持有以高傲的姿态俯视生活的那种立场,而是致力于在最普通的军人形象塑造中“掘一口深井”,挖掘日常生活的丰沛意义。本书在这方面的分析贴近时代变化,从“文变染乎世情”的角度,做出客观、有针对性的分析。

本书从时代变化审视军旅文学传统的主题和思想观念,既分析其顺应时代变化的必然性,也犀利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书中重点分析了作为军旅文学的核心母题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主题,揭示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体裁中的表现形式。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军旅文学历史,始终离不开写作主体对英雄人物的建构。经过不断探索和拓展,每个时期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英雄范式”。从“高、大、全”完美型英雄,到“新时期”军旅作家们尝试从不同维度塑造英雄,英雄形象从来都不乏必不可少的气节与风骨。本书尤其下气力分析了在新世纪,这种侠肝义胆、担当天下的精神品质到了“新生代”作家的笔下的诸多变异,比较了 “新时期”作家对于英雄的塑造,看到在“新生代”笔下,英雄的形象则是更多平常普通人的人性特征。固然也有些许偏颇,但也有感人的生活气息。

这部著作发现和肯定了一批新生代军旅作家,分析了他们的创作历程,阐释了他们创作的意义,表明如今的军旅文学,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揭示出当代军旅文学的广阔前景。书中归纳的“新生代”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青年军旅作家,代表人物有裴指海、王凯、朱旻鸢、李亚、卢一萍、王甜、魏远峰、曾皓、曾剑、李骏、王瑞胜、刘跃清等。他们在新世纪前后步入文坛,到2005年以后,逐渐成为军旅中篇小说创作新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