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庆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举行
“滑铁卢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及“中国研究中心”揭牌剪彩仪式,于当地时间7月12日在滑铁卢大学举行。庆祝活动之后,“滑铁卢孔子学院”举行连续数日的“文化间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直至15日结束。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何炜、教育参赞张益群及韩文进领事等一行参加活动并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率领代表团前来祝贺。瑞纳森大学校长傅文笛、滑铁卢孔子学院加方院长李彦、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敏等人一起出席剪彩仪式。
7月12-15日,学院举行了连续数日的“文化间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加拿大瑞纳森大学、滑铁卢孔子学院、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共同组织,吸引了来自中、加、美三国的学者、作家参会。他们广思博辩,针对全球语境下文化关系以及人类共同命运等热点话题提出人文学者们的关怀与思考,同时也因其切中时事的会议主题、跨国跨学科的平台搭建、以及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研讨等亮点而引起学术界和创作界的广泛关注。
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土家族作家彭学明、壮族作家石一宁、作家兼书画家关仁山、作家乔叶等分别从全球化、民族性、少数民族文学、文字创作等层面阐述了他们作为文学写作者对于文化间性的思考与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圣元提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格局与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关联,引起与会者的兴趣。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从已进入“读图时代”的当下追本溯源,考证中国历史重视对图像运用的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丁帆的发言阐述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间性所进行的深入思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外语大学教授宋炳辉介绍了华语文学的多元谱系与世界文学的再认识。安德明、陈定家、王彬彬、周敏、张若西、郜同麟等知名中国学者也就跨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文学守正与创新、气候变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史实与人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与研究成果。
世界研究领域专家、杜克大学宗教与批评理论教授肯尼斯‧苏林博士做了题为《马克思及界限》的演讲,从种族话语、文化及国家身份等概念对资本、文化、社会、文学的相互影响进行了严谨而又有趣的分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杰奈尔‧沃特森则是以美国的茶党为例,探讨了政治和文化之间微妙而模糊的界限。桑耐‧拉贝和费泽‧迪恩这两位加拿大诗人和小说家玛莎‧斯科莱普奇分享了他们的新作以及创作心得。玛莎的小说《偷来的孩子》近期译成中文,即将在北京出版。她表示十分期待看到中国读者的反馈。
作为在加国生活工作了三十年的双语作家,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李彦分享了她对中国多民族文化以及加拿大移民文化的体验与认知,表达了对不同文化真诚的敬意。滑铁卢大学的原住民学者海瑟‧乔治也同样聚焦于自己的根脉,她的演讲涵盖了易洛魁印第安人的历史与文化,并聚焦于加拿大与全球语境中的原住民权利问题。
瑞纳森大学校长、基督教及殖民史研究专家傅文笛博士、学术副校长考菲‧坎普贝尔博士担纲会议主持人。
(摄像与剪辑:焦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