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臾骈: 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by一苇  2017年07月20日08:58

  臾骈,地道的草根出身,作为一个小人物逆袭到了晋国三军六卿之一的位置,整本《左传》里却仅有两笔淡淡的着墨,对他的来历,更是只字没提。

  但他是赵盾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赵盾的名号,在民间也许还不如“赵氏孤儿”响亮,因为太多人根本没想到他就是那个“孤儿”赵武的爷爷,一个晋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如雷贯耳的大人物:

  有晋以来的第一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正卿,权倾三朝,凭借超强的政治手腕有力地维护了文公重耳开创的霸业。在他身后,他的八世孙赵籍还在“三家分晋”中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赵盾的慧眼识才是勿庸置疑的。臾骈自然也不会辜负赵盾的信任,终以一战成名。

  那一战就是秦晋河曲之战。

  河曲之战于公元前615年由秦康公发起,为雪五年前的令狐战败之耻。而令狐之战又完全缘于赵盾的出尔反尔。

  晋襄公弥留之际托孤赵盾,立太子夷皋为君。但襄公尸骨未寒,赵盾就以太子夷皋年幼为借口,派人到秦国去迎回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此还劫杀了政敌狐射姑贾季欲从陈国迎立的公子乐。

  派往秦国的大夫士会、先蔑顺利完成了说服任务,秦康公还特意派了大部队高调地护送公子雍归国即位,却浑然不知赵盾已然变卦撕毁了与秦国的协约,复立了太子夷皋为晋灵公。

  赵盾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倾国之军半夜出动,偷袭了措手不及的秦军,——那群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送公子雍归国的友邦军民。附带还顺手“消灭”了不久前自己还在朝堂上对众臣盛赞不已的公子雍。

  秦国自此与晋国彻底决裂,五年以后(前615年),誓不两立的秦康公与赵盾各率大军对峙于河曲。

  这一年,臾骈刚刚被赵盾提携为六卿之一的上军佐。

  赵盾的堂弟赵穿对没有任何家底的臾骈不以为然,甚至因为没有抢到臾骈的卿位而恨恨不已,赵盾却独具慧眼,一字不改地坚定贯彻臾骈提出的战术方针:

  “秦军远途奔袭,兵疲粮少,晋军只须深沟高垒固守不战。秦军的知难而退,才是我军进攻的号角。”

  晋军以逸待劳,轮到秦康公从一开始的干着急慢慢变得心神不宁。

  直到臾骈却棋逢对手:“人见人爱”的士会闪亮登场。

  大夫士会是由于赵盾的出尔反尔,在令狐之战后被迫滞留秦国的。秦康公欣赏他的卓越才干,此役特意重用为前军谋士。

  士会太了解晋军了。他猜到了臾骈的计谋:

  “是臾骈,一定是他,素有谋略、善于分辨的臾骈!赵盾这回倒真做到了知人善任,但他的计谋并非牢不可破,破绽就在他刚愎自用的堂弟赵穿身上,那个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赵穿。”

  士会对赵穿更是知根知底:

  赵穿有宠而骄,恃勇而狂,这次为赵盾超拔任用臾骈为自己眼热了很久的上军佐,本来就一直耿耿于怀,他断断不会坐视臾骈轻易建功扬名。

  秦康公得了士会的反制之计,派出一队轻兵对晋营进行骚扰,目标也锁定了年轻气盛、几无实战经验的赵穿。

  赵穿果然中计。他先是私自率小股亲兵出营追击秦兵未果,既而干脆完全不顾禁令,倾其所部攻出营来。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老谋深算的赵盾都乱了阵脚,这个可爱的驸马爷弟弟的安危,让他立马将臾骈的疲秦之计抛向脑后。

  两军终于仓促开战。由于双方均缺乏进行决战的准备,混战了整整一天不分胜负,才各自鸣金收兵。

  当晚,秦康公依士会之计向晋营派送了战书:

  “今天的交锋太过仓促,打得不够痛快。明天不见不散,大家会师疆场,甩开膀子决一死战!”

  但区区之计如何瞒得过臾骈!

  他早算到秦军远途而来却一直求战不得,兵锋已老,粮草供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毫无胜算,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安全地撤退归国。

  他更算到了士会的用心。秦康公最担心的是后退之际被一直蓄锐等待的晋军乘退追袭,秦军为了保证自己撤退顺利,必然要想法稳住晋军。

  “这是他们放出的‘烟幕’! 秦军打算动身溜走了,时间就是他们引诱我军备战的今天晚上。只须将计就计乘夜于黄河北岸截击,必获大胜。”

  为了说服赵盾,臾骈还帮助赵盾回忆了秦国使者“目动而言肆”的外部表情,就是这些潜意识支配着的“身体语言”流露出的种种迹象,佐证了自己的正确判断。

  臾骈这次对敌辞的辨析,从而从反面识破敌之诈情的事例,被后来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概括进著名的察敌之法中,表述为:“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赵盾做到了用人不疑,但可爱的赵穿又坐不住了。

  心胸狭隘的赵穿大概也在潜意识里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无论如何不能坐视臾骈成大功。他联合没多少心计的下军佐胥甲,在营中大肆起哄,终于成功阻挠了臾骈的破秦之计。

  秦军连夜逃走,臾骈随赵盾无功而返,河曲之战到此结束。醒悟过来的赵盾公然偏袒弟弟,可怜的胥甲活该当了替罪羊。

  但整个战役中,不止赵穿眼红,明眼人都看出了赵盾对臾骈的信任。

  其实对于臾骈取得赵盾信任的点滴往事,赵穿只是容易忘事而已,丘明先生却曾不吝笔墨记下过臾骈的一段话。

  时间倒回到晋襄公刚刚去世时。

  那时狐射姑贾季在与赵盾的太子之争中完败下风。他迎立的太子乐被赵盾劫杀,让他怒火中烧。又回想起当年由于赵盾的亲信阳处父的作梗,才使得自己的军中最高权威被赵盾窃取,他决定拿当年多嘴的赵盾死党阳处父开刀。

  这个政治极上不成熟的决定断送了的不冷静的贾季。他派人杀死阳处父,然后迫于赵盾的淫威,不得不辗转北狄流亡潞国。

  赵盾倒大方,他以一副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大度,还派遣曾经做过狐氏家臣的臾骈,将贾季的家人、财物送往潞国。其实用意很明白,我赵盾不屑与你为敌,但是你也别指望回来了,免得碍眼。

  就是这个贾季,却与臾骈有过一段渊源。

  那是在晋襄公置三军六卿后第一次夷地阅兵的现场。其时阳处父还没有多嘴,贾季还是中军将,作为赵盾的上司。

  臾骈那次活该倒霉,在贾季新官上任急于立威时撞到枪口上,被贾季在公开场合之下、大庭广众之中肆意污辱了一顿。

  时过境迁,臾骈可能早忘了这档事了,但他的家臣还历历在目。家臣们觉得良机难得,建议臾骈借此将落水狗的贾季一棍子打死。

  于是有了以下丘明先生记在《左传》里的那段话:

  “不行。《前志》上有言:‘无论与人有恩还是有怨,都与他的后代无关,这才合于忠恕之道。’赵老夫子对贾季以礼义相待,却我利用他的信任去公报私怨,是一个君子的所为吗?

  “利用别人的信任而去报复,这不是勇敢。消减怨气却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以私害公,这不是忠诚。舍弃了这三条,还能凭什么去事奉赵老夫子?”

  勇、智、忠,“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一个公正耿直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接下来,他还担心家臣们不听从他的劝告,亲自领兵将贾季的家人跟财物护送到潞国边境。

  这也许是赵穿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的。养尊处优的赵穿终于还是脑袋长出了瘤子,最终全身脓疮而死。

  从他眼皮底下逃过一死的狐射姑贾季,余生再无建树,老死潞国。

  权倾朝野的赵盾,机关算尽,甚至放任赵穿弑杀了自己亲手拥立的灵公,仍然没有避免在下宫之难中几乎灭族,上演了“赵氏孤儿”。

  而光明磊落的君子臾骈,因赵穿之乱使大功付诸流水,因草根出身不能传卿位于子孙,却终以“曾无一次失信”而光照千秋!

  他以淡泊名利、不畏强权、公正耿直、有节能守的君子形象,以对内心的人格独立与完善的孜孜追求,获得了世人无限的敬重和仰慕。

  历史原本就是这样,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一件事。假以时日,一切终会复归于公正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