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倾心打造军事题材影视精品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7月19日06:50

《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血战湘江》、《飞天》

军事题材是一座“富矿”,它不仅有着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大量可挖掘的红色历史资源,也有着伟大强军实践涌现的大量生动的感人故事。在7月13日举行的“永远的军魂——首届中国(南昌)军事影视节高峰论坛”上,业界知名导演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当前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发展与突围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百团大战》《飞天》《血战湘江》《战狼》《湄公河行动》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赢得了口碑和市场。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历史的厚重,更融入了永恒的军魂;不仅关注当下、聚焦时代,更懂得去适应年轻观众的需求;不仅表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艰苦奋斗的历程,更生动反映了当今军队和当代军人的新风采。这些成绩的取得告诉我们,想要繁荣发展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必须不断创造创新,不断增强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

韦 廉:影视创作要做作品不要做产品

要拍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十分不易。拍摄《大决战》,我用了三年时间,其中准备了一年。每部作品开拍前我都要先带着文学提纲和摄制组的主创人员随着剧中所涉的地方、场景走一遍,进行详细的采访和了解,之后再把所有情况反馈给文学剧本,前期的准备时间非常充分。对于这类题材,我认为必须把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透彻,要沉下去才能跳出来进行正确的艺术创作。而现在,因为受到市场的影响,很多影视剧的创作周期过于短促,甚至有些人觉得电视剧是“快餐”,不是艺术。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对,电视剧也是艺术品。影视人在面临“是做作品还是做产品”的考验中,应该坚持“做作品”的创作立场。作品就是艺术品,不是做模式化的产品,因此不能人云亦云,跟风起哄,要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创造。

翟俊杰:艺术化地传递正能量

军事战争题材的成绩,仅从这届军事影视节展出的海报来看,就足以令我们感到振奋鼓舞。然而,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差距,把差距找出来,才能促进军事题材影视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推出精品高峰之作。

在我看来,军事题材的影视创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模式化、先进模范人物题材概念化、现实军事题材娱乐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坚持的原则,大家都牢记在心: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不能违背历史、不能戏说历史、不能历史虚无主义。但是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在依据历史和生活的基础上,允许也应该大胆地进行艺术虚构,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只是把一段重大革命历史进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面面俱到的阐释,那不是艺术。不然我们大可以去阅读史书,何必花费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制作一个不是电影的电影、不是电视剧的电视剧。另一方面对于战争军事题材,比如抗日战争题材,不应该为了增强所谓的可看性,而把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抗争史游戏化,那就缺乏敬畏。第二,先进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但是艺术创作如何不受真实的局限,问题在于要真正地深入生活,不只是所谓的采访、阅读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要从生活中发掘出闪光的、生动的细节,并且组成情节链条,一部作品生动的、感人的艺术细节越多,其成功的系数越大。第三,现实军事题材在娱乐化的同时也存在着模式化、概念化的弊端,具体表现是雷同化,大多数作品甚至肤浅化。要力戒这种弊端,就应该热烈地拥抱生活,善于汲取中外一切好的艺术理念,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化地传递正能量。比如类型化应当做到类型本土化而不是化本土,要接地气,要追求艺术的真实,拍出具有中国气魄、中国特色的讴歌军魂、讴歌强军目标的战争军事题材作品。

最后一句话,似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功,那就是生活和技巧。背离这两个基本点,艺术创作无从谈起。

宁海强:创作者要有表达的冲动

以前拍军事题材作品,靠的是一种感受,这跟我的特殊经历有关,很想用电影这种艺术手段,用影像画面告诉观众,让他们记住历史,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光辉事迹通过电影传递给全国观众。我曾去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军事哨所神仙湾哨卡。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当时,有人就问,在这个寸草不生,鸟都不飞的地方,士兵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位士兵的话把大家震惊了。他说:“我们天天蹲在这儿,中国的版图就不缺胳膊不缺腿。”面对这些充满激情的士兵,如果我们的创作者不去歌颂他们、不去告诉所有中国的老百姓,有这样的军人在守护着边境线,才有我们和平安稳的幸福生活,那便是我们的失职。作为一名八一厂的导演,我担负着两个责任,一是拍摄优秀的军事题材作品引领中国的军队往前迈进。二是通过银幕传递中国军人在和平年代里,以大国担当走出国门,守护世界和平的精神气质。在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要更加注重选材的广泛和多样,把触角延伸到军事题材的各个领域,要更加注重用好现实题材的“活水”,把反映当代军旅生活中的热点作为创作的着力点,展现当代官兵的风采。创作者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走进军营、走进士兵的行列,去脚踏实地的感受军队的生活。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冲动,相信拍出来的作品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陈 力:坚守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用镜头语言表达艺术理念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对理想坚守有了更高的认识。在《血战湘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吃了很多苦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在创作拍摄这类军事题材电影时,我们也继承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我经常对今天的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这个国家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

拍完《血战湘江》后我们一直在路演,我们的路演不是在大都市电影院去点映,而全部是深入到老区、部队,有的还是露天电影,还有的是我们自己拿电脑放。我们深入到人民当中去创作,创作完了,还需要人民的检验。半年的路演,我们去了六个省,到了老区、部队、高校,听取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不断对影片进行改动,收获特别大,最后,路演起点的片子和终点的片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影片投入市场后,我们十分关注票房,不是想挣钱,而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影片,看到曾经的先烈是怎么流血牺牲,让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的,从而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

我们现在做的是承前启后的工作,需要与年轻人接轨,让更多年轻人冲上军事影视创作的阵地,打起精神投入创作,当下泛娱乐化严重,但每一个影视人都不能退缩,而需要更加进取,付出更多来坚守好军事影视题材这一阵地。在路演中,我看到了年轻人看完电影之后的热烈的感受,在大学里,学生们围着我们问,为什么没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进入市场,我说其实有很多人都在努力着,虽然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坚守,这份坚守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希望年轻的导演多拍一些军事题材影视剧,引导更多的人记住曾经为我们流血牺牲的英雄,让年轻人真正珍惜今天而为祖国负一份责任。

康洪雷:好的创作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我非常敬仰中国军人,他们有着铁汉的外表和柔情似水的内心,我想通过影视作品让所有人都看到这样的军人,出于这样强烈的内心诉求,我才愿意拍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我才愿意到基层去看他们、跟他们聊天、去了解他们。

军事题材影视作品要想打动人,最关键在于创作者要从心出发,好的创作是从心里长出来的。优秀的编剧是有个人意志的,是有强烈的个人美学要求和哲学头脑的。而现在的一些编剧缺乏这样的个人意志,要什么给什么,剧本什么都有,结构关系、起承转合、事件、人物、战争等全有,可就让人觉得缺点什么,我认为是缺编剧的本身之气。艺术的感染力体现在能够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军事题材作品同样需要这种细节感染力,编剧应当从心里讲出故事,实现作品的高角度、接地气,并走向国际化。中国军事影视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贡献,今后,我也会尽力拍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并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提升国人对我国影视艺术创作和强军之梦的自信。

路海波:借助网络拓宽作品的传播广度

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对传统播送平台的冲击很大,但如果作品内容好、质量高,就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可能出现网络、传统播出平台,各地方卫视、地面频道同步播出的情况,反而能拓宽作品的传播广度。我们还可以调动网络上大批的军事迷为创作服务。比如某一个好的剧本、军事网剧、军事电视剧在网台联动、联播的时候,不妨发动网上的军事迷,对剧本、剧目细节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进行预热,由军事迷带动更多的观众来关注剧目创作播出。另一方面前期可发现并解决一些创作硬伤及不足。将来军事影视产业跟网络的互动、跟播出平台的互动,说到底就是跟观众提前互动,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很多创作人才。

一部创作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还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所谓共性就是所有的艺术创作,不管题材和类型有什么不同,只要是塑造人、讲故事,就要按照艺术规律来做,而个性就是突出军事领域里人和事的与众不同。多年前,我们曾感慨,我们的战争文学对战争的思考和展现,还远远不及前苏联。然而今天,我们在军事题材影视剧里实现了突破,这就是从以往关心战争历史,着重展现战争过程回归到关注战争中的人及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这些人物不再是“高大全”的“完人”,而是充满了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甚至也有性格缺憾,像《亮剑》中的李云龙、《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都是这样,而且,对英雄与生俱来的概念化处理现在也有了新的突破。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用讲故事的方法塑造人物方面,在故事的完整度、丰满的细节烘托人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丁临一:充分开掘中国军队“走出去”的题材

军事影视题材作品不能与大众审美趋同,而是求异。就像歌曲《当兵的人》里唱的那样:“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军事影视题材作品应该有自身特点,体现军人的独特魅力。关键在于要展现中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展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担当与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影事业的进步,今天的军事影视题材作品需要做到既要养眼,也要养心,要聚焦当代中国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爱国精神,深度讲述军人的信仰与情感。

在我们目前的军事题材影视剧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历史题材的表现要强于对现实题材的表现。怎么表现和平年代下军队的面貌和精神意志呢?从前瞻性的角度来看,一定要有中国军人“走出去”这么一个丰富的题材面。我们的国家在发展,军队在强大,新的军事斗争生活将来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非常欣赏像《湄公河行动》《战狼》等这些为中国军队“走出去”造势的影视剧。未来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创作,从而在历史和现实的多个维度上推动军事影视对中国军人的形象和中国军人的“光荣与梦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