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扶持丑行艺术 重拾丑角戏趣

来源:文艺报 | 李小菊  2017年07月17日06:50

戏曲作品不但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不能只慷慨悲歌,还要轻松愉悦;不能只一本正经,还要有嬉笑怒骂。丑角艺术的式微,不单单是一个行当的整体式微,而是中国戏曲喜剧精神的缺失。

《赵灵武王》

《法门寺》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武戏折子戏成为最大的亮点和话题,这充分体现了主办方展示武戏魅力、扶持濒危行当、振兴京剧武戏、促进武戏传承的宗旨。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功,武戏的衰落有目共睹,从2004年第四届京剧节首设武戏擂台赛,到本届京剧节专设武戏折子戏专场,重振武戏的呼吁已经初见成效。不过,从当前戏曲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新创剧目都意识到武打对剧情发展的重要性、对观众强烈的吸引力,本届京剧节上的《狄青》《东极英雄》《抗倭将军戚继光》等剧目都有非常精彩的武戏场面。可以说,在京剧舞台上,除了折子戏,武戏一直都未曾缺席。

但是,作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一的丑角表演艺术,在当前的戏曲舞台上却异常没落,而且其没落的情况远比武戏要严重得多。本届京剧节上,生角戏、旦角戏、净角戏比比皆是,正剧、悲剧、壮剧雄霸舞台,但是,却没有一部丑角戏,没有一部喜剧作品,很多剧目中甚至没有一个丑角演员。戏曲艺术的式微,从丑角行当的被忽略、被轻视开始。

三年一届的京剧节上不再有丑角主演剧目,大概是从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不再创排自己主演剧目开始。自从知名导演余笑予与丑角演员朱世慧合作,决心把朱世慧打造成“京剧第一丑”,从第一届京剧节开始到第四届京剧节,湖北省京剧院相继推出了《徐九经》《法门众生相》《膏药章》《曾侯乙》。此后,朱世慧就不再为自己创排剧目,而以推出其他演员的戏为主。

本届京剧节上,除了武戏折子戏中的武丑,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中塑造的优孙是编剧郑怀兴自觉创造的丑角形象,其他剧中的丑角,都是一种自然状态、自发状态的运用,如《天道行》中的刘福、小牢头,《奇女无容》中的原大夫,《大梦长歌》中的义端等,都是小角色而已。《抗倭将军戚继光》中的王天成有丑角的特点和功能,从演员的行当讲是一个武丑,但是从扮相上看是一个老生。至于《油茶御史》中衙役与家丁之间的借古讽今、插科打诨场景则更是少有,因此显得十分难得。

中国戏曲生、旦、净、丑的基本行当划分是区别于其他戏剧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从表演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脸谱艺术的角度讲,丑角都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京剧新编戏、特别是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中,普遍存在丑角行当缺失的严重问题。丑角行当的普遍缺席,说明戏曲行当在当代发展中的残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戏曲主创人员,甚至戏曲理论工作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丑角是四大行当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戏谚有“无丑不成戏”的说法,民间传说京剧等许多剧种的戏神是饰演丑角的唐明皇,历史上,“同光十三绝”有刘赶三、杨鸣玉两位丑角演员与其他行当名角相抗衡。但是当前的京剧舞台,既没有了朱世慧,更没有萧长华;既没有了徐九经,更没有东方朔,甚至作为点缀的插科打诨、戏耍调笑的丑角都那么稀有罕见。

丑角行当的缺席,意味着传统戏曲表演技艺一个重要方面的缺失、衰落。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戏曲行当与人物形象的对应关系来看,生行与旦行是以性别划分的,无论小生、老生、官生、武生,还是正旦、小旦、闺门旦、老旦、武旦,在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角色;净行是从性格角度划分的,也可以找到鲁莽、豪放一类性格。但是,丑行似乎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人物角色,它更需要超拔于历史、现实和生活之上的一种戏剧精神,才可以赋予相应人物和角色以喜剧意识和娱乐精神。

其次,从题材的角度讲,当下反映时代需求、配合社会形势成为戏曲创作的风向标,表现现实生活、革命历史题材是当前戏曲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歌颂英雄模范、反腐倡廉、革命历史题材成为当前创作主流,这决定了正剧、悲剧、壮剧雄霸戏曲舞台的现状。同时,当代戏曲创作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打破行当束缚成为塑造人物的潮流,生行、旦行演员为了塑造人物,身兼文武、从青年演到老年都很常见。而丑行演员由于鲜明的行当意识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不但优秀的、挑大梁的丑角演员比较稀缺,而且喜剧题材比较难觅,喜剧人物塑造也更具挑战性。这些因素造成了喜剧题材、丑行艺术的必然式微。

然而,戏曲作品不但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不能只慷慨悲歌,还要轻松愉悦;不能只一本正经,还要有嬉笑怒骂。戏曲创作不能只庄严肃穆地向“上”看,还要放低身段向“下”看。“娱人”,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丑角艺术的式微,不单单是一个行当的整体式微,而是中国戏曲喜剧精神的缺失。

丑角艺术是传统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凝聚数代前辈艺人智慧与心血的宝贵遗产。当前,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和使命,传统丑角表演艺术不但要继承,同样也面临着现代化创造的问题。戏曲舞台上丑角的缺失,其实体现的是丑角艺术当代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匮乏。

因此,丑角行当要扶持,丑行演员当自强。我们要在观念上重视丑角行当,传承丑角技艺,找回戏曲“游戏”身份,彰显戏曲的喜剧精神,“补短板,扶绿叶”,像扶持京剧武戏一样扶持戏曲丑角行当。期待以后的京剧节上,也会出现丑戏擂台赛、丑戏折子戏展演,让武丑与文丑、男丑与女丑在戏曲舞台上施展技艺、展现风采,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品味戏曲魅力,使扶持濒危行当和弥补表演短板成为京剧节乃至各种艺术节的常态。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做到戏曲艺术创作与传承并重,现代与传统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