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扎根大地 胸怀人民

来源:文艺报 | 罗元生  2017年07月14日07:04

眼下尽管是盛夏,可这里却不见烈日炎炎,倒是烟雨濛濛,流水潺潺。我觉得这里的孩子们都像“牧童”,沿途路过的村舍都是“杏花村”,陪着我们的当地文联系统的工作人员,个个出口成章,也都成了“杜牧”“李白”。这个地方山水美、文化厚、民风淳,我又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江南。这块“千载诗人地”,怎能不激发文字的灵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当下文学创作中考量重点、热点问题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池州,是一方神奇古老的土地,处处流淌着诗与美酒、歌与舞蹈。贵池傩,穿越时空,带我们从现代回归原始的巫文化与宗教课题。《目连戏》,被尊为“戏祖”,是至今存活在梨园的活化石,隔空传来远古的美妙声韵。还有青阳腔、罗城民歌与山歌,散发着土地的芬芳。李白,长袖舞风,吟咏秋浦就有17首诗……立足池州,面向安徽,放眼文坛,让我们思索的元素实在太多、太多。

鲁院在讨论课中,让大家比较《红楼梦》和《日瓦戈医生》,我就想到了19年前采访黄宛教授的往事。黄宛教授是新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开拓者,1952年在国内首次推广应用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心导管检查,首次提出“多发性大动脉炎”概念,为中国的心电图学、心导管学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奠基性工作。我在干休所黄老家进行采访时,看到黄老床头放了本《日瓦戈医生》,便好奇地问他还看这种文学名著,黄老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年轻时就看过。日瓦戈是个医生,我也是个医生,日瓦戈的追求抗争和悲惨命运,一个医生在动荡时代的无奈和为难,多次打动我。”一名老专家,到了暮年,如此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从另一个视角震撼了我,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一部文学经典,何以能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性別地得到尊重?根本的一条,就是对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对社会、对人生留下永恒的思考和启迪。

浸润传统,扎根大地,胸怀人民,面向经典,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感谢鲁迅文学院,感谢池州市文联、作协及池州学院,让我们在这块诗情浓郁的土地上,与文学拥抱而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