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所有应当被铭记的,正是文学笔触要抵达的 ——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井冈山纪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7年07月14日15:47

采访团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采访团拜谒革命先烈

采访团观看革命烈士墙

7月12日清晨,细雨过后的井冈山晨光初现。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团早早抵达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的主持下举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率领采访团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默哀鞠躬,怀着肃穆的心情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在陈列室和忠魂堂,采访团的作家们仔细端详着革命先烈的每一张照片,触摸着镌刻在墙壁上的革命英烈的名字。大家的心灵深受震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井冈山命老区的认识与了解,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作家们表示,文学工作者要自觉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创作出更多闪耀着红色光辉,同时关切时代、关注现实的优秀文学作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通过现场踏访井冈山等革命遗址,很多对中国革命历史未曾有过的特殊感觉涌上作家们心头,作家们对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也有了更多思考。采访团成员李春雷说:“历史的惊涛骇浪固然宏大,但其中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又都是丰盈的、具体的、复杂而真切的。文学要着力向人性深处挖掘,表现信仰与迷茫、镇定与踟蹰、勇猛与怯弱,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的红色题材。”

采访团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观看纪录片

参观井冈山微缩地势图

采访团一行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采访团一行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对馆藏文物如朱德题名手稿、党会记录本认真仔细地拜读,深入细致了解“朱毛”会师、红军洞、挑粮上山、黄洋界保卫战、八角楼之光等光辉历史篇章。近距离体悟“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连日来,采访团一行从南昌到铜鼓、永新,再到井冈山,一路走来,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和他们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使作家们受到了很大教育,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洗礼。采访团成员荆永鸣说,“从中国工红军的初创,到不断发展壮大;从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三百多位将军,到英勇牺牲的二十五万先烈——这块红色的热土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可歌可泣,令人震撼。” 作家们表示,对于这次采访的更多感受,将会在今后的创作中,通过自己的文字来呈现和表达。

采访团走入黄洋界文化遗址区

黄洋界合影留念

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重地,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主要有五大哨口,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洋界哨口。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就在这里发生。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采访团一行深入黄洋界哨口文化遗址区,面对着排排营房、悬崖边的哨口、镌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纪念碑……在雨中,一一端详,瞻仰良久。在静默中,大家似乎感觉历史的脚步未曾远去,依旧能在革命遗迹的昭示下,感受革命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舍生取义的爱国理想。

游览故居内部

于革命墙前合影留念

采访团来到位于茨坪东山脚下的毛泽东同志旧居探访。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此居住。旧居陈设简单,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上,只有一盏油灯、一方砚台和一只毛笔。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和四言体《红四军布告》等重要文件。

硝烟已散,英雄不朽。革命伟业在浩瀚的历史绘卷中已成为定格。不畏艰难,奋力拼搏,英勇顽强的红色精神力量永不消逝,并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宝贵而不竭的能量。无论革命英烈还是无数默默支援革命的老区人民,无论伟大实践还是平凡故事,所有应当被铭记的正是作家们希望用文学的笔触记述与歌颂的创作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