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浓淡融理趣  焦墨寄情思 ——浅谈郭斌的焦墨山水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彦林  2017年07月12日10:00

  郭斌是我认识多年的画家,在当今焦墨山水的画苑里,他应该是显露出个性化风格的一位。他自幼就酷爱绘画艺术,但受生活所迫不能如愿以偿地拜师学艺,只能凭借个人刻苦自学、钻研临习。近年来,由于生活境遇有了极大改善,他对国画艺术更加倾心,甚至达到了痴迷的情态。这几年,他一心扑在画事上,立志主攻焦墨山水,并在清华高研班参与研修,通过不断的自我磨砺,画技日益精进,画法更趋娴熟,逐渐成为了焦墨山水画界的佼佼者。

  在我的体认中,焦墨是既古老而又有难度的国画表现技法。事实证明上,郭斌对焦墨山水,似乎有着如神助般的天赋和才情。我曾有机会旁观他作画,先在画案上研墨,随后铺开整张宣纸,略微凝视片刻,仿佛并不进行刻意构思,实则已然胸有成竹,手握一管羊毫,在宣纸上肆意游走,或中锋而下,或侧峰而上,或快如箭簇,或慢如履冰,时而勾勒山脊,时而描摹劲松,远观山石高峻、树木葱茏、云雾缭绕,近观或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或雅士读书吟诵,或贤者泛舟垂钓,一派人间仙境。然而营构此景,仅用半个多时辰;虽不着色,几滴浓墨,外加少许清水,却情韵盎然,意趣顿生,格调不俗。当他停笔的刹那,我对他画幅的喜欢之情,也升腾至喜出望外的地步。如此画法,使我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郭斌焦墨画的题材,是比较丰富而多元的,尤其在素材的拓展上,他也有着执着而刻意的追求。虽然主功山水画的创作,但也进行着花鸟、虫草、人物等题材的尝试。在大尺幅的绘画中,山水追求意境高远幽深,高山巍峨,山石冷峻,树木挺拔,草木葳蕤,营造出“高山流水有清音”画境,或是“山寺掩映仙人游”的意趣,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村落的描绘,更有“文人墨客溪边垂钓”的闲适与悠然。在小尺幅的画和扇面的创作中,他更加删繁就简,笔意凝炼概括,以线条的表达为主,附之以皴擦之法,寥寥数笔,就缔造出让人爱不释手的绘画小品,不仅拓宽了绘画的题材,而且使得画作的境界大为提升,展现在观者眼眸里的,不仅是眼前的清幽和宏阔的风光,而是他胸中的雄奇、浑厚、高雅、精美的山水,由此进发出一种苍劲之气、博大之美的艺术追求。

  郭斌在焦墨画主题的体现上,坚持用心、用情、用笔的“借物写心”和“托物言志”。他出生并成长在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三秦大地,这里的一切给了他思想和心灵的浸润和沐浴;甘肃陇南嘉陵江上游的西和县,是他生活多年的第二故乡,那里的青山绿水又激发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因而,他通过绘画这一方式,不仅为山水、草木描摹塑形、树碑立传,还表达着对那一方热土深厚的依恋和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除此,也表达着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追求美好生活憧憬的真挚情愫。因而,郭斌的绘画作品,就是他的思想情操、可贵品质和人生观的外在体现,也是需要观赏者用心去品读,细心去领悟,才能领略到其画中的风情与神韵。当然,他通过各种手法,无处不在展现美,吟唱美:画面繁密,层次变化丰富,尽情展现了大山真水和林木丰茂的景象;景色远离俗尘,超凡而高古,充盈着纯真和洒脱的情怀;笔墨之间,也飘逸出恢宏而磅礴的气势。他的笔下山水草木,都浸润了文化精神和古典情怀的意象,都在爽健淋漓、氤氲放逸的笔墨语言中被幻化而出,不仅展现了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还体现着他对中国艺术本质和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在我的看来,郭斌焦墨山水的画法,不仅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了有益的养分,还借鉴并融入西洋画的一些手法。他的画“勾、皴、擦、点”以焦墨进行并加以强化,在这些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补出“染”的效果,扩展了焦墨画的新境界。他还把“写”的笔意贯穿于创作中,更加折射出他在绘制景物时由墨色变化所表现的精湛画技。他的焦墨画的神韵,体现在画面勾勒旋转,沉稳持重,爽朗流利、或轻或重、一气连接;笔线如铁,直中求曲,曲中求真,笔圆气足,笔止气贯,弱中有力,空灵透气,虚实相生,笔笔见根,笔笔有味,笔笔耐看,画幅之中的事物个性鲜明,特色和匠心独运:在线条的表达上,以纯浓墨线条构成,却具有滋润感、层次感的表现效果,也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绘画风格。

  综合来说,郭斌的焦墨山水是可看、可读、可品、可居、可游的,雅俗共赏,风格迥异。他的画所经营出的蓬勃大气和静穆空寂的大美境界,正是东方古典哲学下的山水艺术至境。读他的作品,犹如赏读优秀的诗词,让人可以领略到其抒情深挚而潇洒的韵致,寓轻松、清新于浑厚与雄奇,寓灵动、神韵于朴茂与虚静,是当今具收藏水准的焦墨山水画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