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杨蓥莹《凝暮颜》:十年磨剑初芒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白衣书生  2017年07月11日10:50

  没想到,我居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读完80后青年作家杨蓥莹的长篇小说《凝暮颜》。该书长达60万字,系她的处女作。或许,自幼酷爱文学的她,在继南开大学之后,又去法国巴黎就读新索帮大学文学研究生,而在即将留校继续攻读文学博士生之际,与文学结缘不下十年或是更久的时间后,才推出其首部长篇小说作品,不可谓不是“十年磨一剑”。

  不难看出,其除了长久的酝酿,充分的准备,还有着一份面朝文学难得可贵的慎重态度。这在当今热衷于市场运作、批量生产、粗制滥造成风的中国文学界,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一份置窗外百般浮躁于不问的镇定。如同她那青葱成长的岁月,孤独而不自轻,寂寞而不自损,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她自己那丰满而灵涌的精神意识世界里,用特有而又极敏感的触角,向着身外的心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张出并无限延伸。

  我极少这么认真地去读完一部长篇作品。除了多年来积习难改的闲散,还事关我阅读与品鉴的兴趣与耐心。或者换个角度说,对《凝暮颜》,从我初看了前十章后,就有些急不可待地想提笔撰写评论,但为了避免对该书认识的片面,这才一再按捺着那份冲动,待得最终掩卷才动笔。这既是对真文学的认可,更是对一部力作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欣悦。

  这部《凝暮颜》,共分70章,以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为背景,两种或是更多种人类生存的价值观,以及对生命存在的疑问,在紧紧围绕以神秘古镇为支点,以白家的兴衰发展与边暮的生活变化为主线,致使读者的心,一直深深地沉浸于故事中的家族与人物的爱恨情仇的无尽纠葛与名利生死的旋涡之中。庞大纷呈的故事,被切成一片一片的,以舞台剧的形式轮番交错上演,让人首先实现了视觉上的新颖,继而是一边品阅一边咀嚼,甚至还滋生起强烈的想欲知后事的急切期盼。而正是受这种心理的驱使,让人的阅读、思绪与情感,步步前趋,渐行渐深。两个时代的故事,在小说的最终被成功地挽结,从而悬念顿解,血脉贯通。故事中的诸多人物,性格突出,形象丰满,而又纷呈有致。这让人不得不对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底、娴熟的创作手法与游刃有余的导演技能,予以由衷的赞叹。

  其中,身处抗日战争前夕的女子凝痕,现代都市的女孩边暮,应该说正是书中的两大中心人物,她们的情爱变迁时时扣人心弦。旧时代军阀部将张东盛的复仇,新时代萧忆的无端飘游,便以第二批人物的形象登场。围绕旧时代人物,主要是搞清楚身世,暗合“因果报应”的宿命。在新时代人物身上,宿命论已不盛行,身世也并不重要,更不会有强烈的家族观念与名利上的争夺。如果说旧时代故事体现了一种“浓”的调子,新时代故事展现了一种“淡”的情怀,那么久居小镇的夏翎及其爷爷这两个世外灵者的出现,那贯穿时空而神密莫测的发簪与照片,便将两个时代的人物一步步系拢,最终归结到小镇,而散发于小镇。从而讨得我掩卷时的一声叹息,深深地叹息。或许是为世事之沧桑,或许是为爱情之莫测。

  除此之外,故事中还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人物,一片叽喳,几番闹腾,让人想起“三个女人一台戏”的俗话,也莫名念及《红楼梦》。风光一时的白家的没落,犹如《红楼梦》中贾氏家族的命运。或者说,“富不过三代”并非没有道理;或者说,富贵后的破败,更凄惨,更萧杀。现代人的生活,充分体现了竭尽自由、追求个性与衣食无忧,与人物宿命的解放,爱情的多角与多变,无疑功不可没。而同时说明,爱与爱情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些人,都是那么难以把握与琢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事如烟与爱情无定论的深刻理解。或者说,这也正是各个时代里的人,尤其是现代人,共同的疑惑与焦灼。

  据悉,在半年前,吉林省作家协会及院校教授,已为她的这部处女作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不少资深作家也为之欣然作评,她各种篇幅的小说、散文作品也相继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而她以中篇小说集结的第二部书也即将出版。以上种种,都充分体现了她“十年磨剑”的良苦用心,无疑于当代中国作家群落中冲出的一匹锋芒初现、后劲十足的黑马。

  如果说当今混迹于文学江湖的诸多作家们,都能这么怀着一份淡定的心怀来创作的话,那么中国文坛的进一步振兴就大有希望了。至少,也能免去很多批评,增加不少读者,甚至赢得更多人们的赞许与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