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悲悼黛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郎咸勇  2017年07月11日10:57

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十分感伤,故事是这样的。

却说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回到潇湘馆后,遂双手抱膝,两眼含泪,直坐到二更天。第二天是芒种节,于是,黛玉一个人默默地来到了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边葬花,边哭泣,且吟出了那首字字哀愁、句句悲怆的泣血之作《葬花辞》。

《葬花辞》者,乃是一首地地道道的“黛玉咏叹调”,也是暗示其命运的谶语,正如清人明义《题红楼梦》里所言:“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

而林黛玉真也确如一朵傲骨嶙峋、极具雅操的空谷幽兰,它悄悄地开放,又被狂风骤雨折磨得枝枯叶败,洒落一地叹息,让人心疼至今。

感于此,笔者掬得一把辛酸泪,且再次赋得一曲《葬花辞》,而替宝玉之哭黛玉,也替后人悲悼之也。

葬花辞

难忘华容俏身影,与君共偕鱼水情。

芳魂冉冉归圣洁,杜鹃声声泣青冢。

诗歌第一句,即兀然起笔,直抒胸臆,“难忘”者,道出了宝玉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而“俏身影”,则描摹了黛玉之美,这种美不是搔首弄姿,娇媚轻狂,举止肤浅,卖弄风情,也不是艳冠群芳、雍容华贵,彩绣辉煌,富丽丰艳;而是绰约多姿,婀娜可人,体态苗条,步履轻盈,两腮含笑,眉目传情,是面不施粉而白,唇不点朱而红,眉不描而秀,眼如漆而明,具体到黛玉身上,则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多情善感、多嗔多怒、多愁多泪、书卷雅致和绝世才情。

诗歌的第二句,则是宝玉怀想了与黛玉的亲亲情结,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种“鱼水情”是怎样的呢?

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赤绳系足,鸾凤和鸣;是两情缱绻,风月情浓;是互通心曲,浅笑盈盈;是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于是,在诗歌前两句中,先用“难忘”追叙,再对追叙的怀想,两句合作,共同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为宝黛恋情去还原,去丰满,去填空。

而诗歌的三、四句则没有沿着这一思路延伸下去,而是陡然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给我们设置了一幅与之迥异的哀哀情景。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只好再次追述黛玉的身世。

却说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让黛玉每日里锦衣玉食、饫甘餍肥的同时,却无法满足她的感情追求,她在大观园内所过的吟诗作赋的闺蜜生活,很难给予她感情的慰藉,特别是当她得知金玉良缘,木已成舟,而自己与宝玉婚姻陷入破灭时,她泪水流尽,继之以血,不久即命丧黄泉,独卧寒山。

而诗歌第三句,则描述了黛玉之芳魂升天,永入仙界;而第四句则描述了黛玉去世,宝玉之泣血坟冢,哀哀欲绝。

此二句也,以对比手法写出了泉壤永隔、难通心曲的宝黛之情。

且“杜鹃”者,在古诗歌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也,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都是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而这里则是以“杜鹃”喻指宝玉。

而“青冢”者,则是专指汉王昭君墓,因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而此处则是以“青冢”借代黛玉坟冢。

呜呼,葬花之辞已尽,悲悼之情未了,这让笔者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只得再次捉笔在手,再赋一曲《叹黛玉》,以尽抒胸中之块垒也。

叹黛玉

天地周转,

四季轮换,

宇宙万物,

终归虚幻。

说什么三生石畔,望君千年,

到最后,

只落的——

泪尽命丧,芳心寸断,香消玉殒,回眸梦残。

徒留下——

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