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步入中年,诗歌写作如何延续 诗刊社举办第八届青春回眸诗会

来源:文艺报 | 黄尚恩  2017年07月10日06:25

“步入中年,诗歌写作如何延续?”诗刊社第八届青春回眸诗会上,诗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据《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介绍,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一项诗歌活动,每年邀请部分曾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以及一些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依然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参加,他们大都在50岁以上,希望用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对抗时光的漫延。

从青春期到中年,有些诗人一直不断地拿出新作。诗人张执浩说,在这个时代,一个诗人可以很快地树立自己的名声,但同样也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因此,不能把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诗歌写作的根据,而是要依靠自我内在的驱动力。诗人只有保持对生命的鲜活体验,才能使写作的情愫持续涌动,承担起自己在词语世界里的使命。诗人桑克这么多年来也是持续不断地写诗。他说,在工作上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就感,于是就靠创作诗歌寻找生命的存在感。年过半百,顾忌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得很多,自己也写得很开心,至于发表与否反而变得次要了。

中途中断写作的诗人也有很多,诗人何晓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非常活跃,但后来沉寂了近十年,直到新世纪之后才开始慢慢恢复诗歌写作。他说,有一段时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山区的学校和寺庙上,因为他觉得为山区的孩子修一个操场,为山区的寺庙修一座水池,比写好一首诗重要得多。即便如此,诗歌在他心中依然有着崇高的位置,一直割舍不掉。在离开诗歌的日子里,心中也一直满怀愧疚。他现在试图把“现实世界的工作”和“精神世界的写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步入中年,诗人们的诗歌观念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青春的激情不再,但也更能够以平静之心体察万物变迁。诗人毛子说,最近他和诗人朋友去到长江边,面对这条日益萎缩的河流,依然能够感受到“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走进长江博物馆,面对存在了数千年的石头、贝壳,它们什么话都没说,但好像又说出了一切。诗歌创作也应该如此,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找到平衡的力量。诗人雁西觉得,中年的自己更加能够沉下心来,勇敢地面对内心和灵魂的真实。在诗歌写作中,一方面聚焦于对内心的抒情性表达,另一方面要使作品与时代、社会有共鸣点。诗人远岸说,持有一颗诗意之心,生活常会带给我们惊喜。作为一个诗人,不能太自私、太自恋,要承担自己独特的使命。在诗歌创作中,既要写出这个世界的寒冷,也要传达出这个世界的温暖,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青春回眸”,不仅要反省诗人自我的写作,也要反思诗歌总体的发展历程。诗人黄梵说,他年轻时候的写作,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骄傲、自大;步入中年,慢慢觉得个体非常渺小,想控制一切是徒劳的,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去掉个人化,不要把创作仅仅建立在个人的狂妄和快乐之上,而要写出个人与环境之间的深邃而复杂的关系。他还谈到,我们应该换一种视角来评价中国新诗。新诗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它为中国文明的进程贡献了多少力量。我们继承了古典的传统,也学习了西方的传统,应该把两方面的资源和启示结合起来,审视当前的文明困境,写出真正具有分量的作品。

入选本届青春回眸诗会的诗人还有阿信、曹玉霞、王琦、陈先发、胡弦、蒋三立。阿信、曹玉霞、王琦也在会上分别回顾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畅谈诗歌创作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影响。

本次活动于7月7日至8日在海南陵水县举行。中国好诗歌朗诵会同期举行。据介绍,诗刊社每月邀请知名诗人从当月刊发在《诗刊》上的作品中选出他们最为欣赏的一首诗歌进行点评,作为当月的“中国好诗歌”。在朗诵会上,13位参加青春回眸诗会的诗人,以及李元胜、臧棣、江非、泉子、冯娜、江汀等诗人,或朗诵入选的中国好诗歌,或朗诵自己的新作,为听众们奉献了一场诗歌盛宴。

在活动中,诗人们还就“有好诗歌却传不开”的问题进行交流。臧棣谈到,当下的新诗创作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但是大众和知识界对它的评价却不是那么乐观。诗人们一方面固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准,另一方面也应该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说明新诗好在哪里。而大众和知识界也不应该那么傲慢,应该先去阅读、了解,再对新诗加以评判,而不要不加分辨地全盘否定。江非认为,诗歌的广泛传播往往依靠诗人形象的树立,我们往往先接受一个诗人,再接受他的诗歌。而在当下,很多诗人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也有诗人谈到,好的诗歌作品不能传播开来,与当前的诗歌教育不够好有关。但作为一个诗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思考:我写出来的诗歌是否真的足够好?而且,是否能广泛传播,与一首诗成就的高低有无必然联系?

此次活动由诗刊社和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梅国云,陵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才胜及当地陵河诗社的诗人们也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