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千古绝唱《葬花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墨海顽石  2017年07月10日09:44

  阅读《红楼梦》,有人读出的是历史,有人读出的是政治,有人读出的是传记,有人读出的是恋情,而我在《红楼梦》里读出的是感天动地的深情。作者呕心沥血,作品精雕细琢,人物栩栩如生,命运曲折坎坷,感情深沉真挚,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不仅令人深思,而且读后欲罢不能。读《红楼梦》,不仅是在读虚构的小说,而且是在读真实的人生;不仅是在读青春时期的哀愁,而且是在读纯真时代的心灵;不仅是在读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大书,而且是在读一部歌吟青春与爱情的诗歌。

  青春是《红楼梦》的背景,柔情是《红楼梦》的基础,命运是《红楼梦》的主题,爱情是《红楼梦》的精魂,追求是《红楼梦》的浪花,诗歌是《红楼梦》里的珍珠。喜爱《红楼梦》,会不由自主地喜爱《红楼梦》诗词;喜爱红楼梦诗词,又情不自禁地会爱上《葬花吟》。《葬花吟》是精品里的精品,珠宝里的珠宝,心灵收藏里的珍品。

  全诗写作手法采用的是初唐时期流行的歌行体。曹雪芹的诗词,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情真意切;不仅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心情,而且符合主人公当时的环境和口吻;不仅是深化主题的有机整体,而且在作品中卓然而立,熠熠生辉。因为投入了全部的真情与心血,所以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感人至深,引人深思,千古流传,深入心灵,渗入灵魂深处。

  人在青春时期,往往多情。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多愁善感。无论是山山水水还是风花雪月,无论是彩霞流云还是花鸟虫鱼,都能牵扯出无限的情思。特别是与人生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更难令人想得很远,想得很多,想得很苦,想得很痛。名门闺秀林黛玉,自幼丧母,童年既离开父亲,寄居在外祖母家里,内心一定有无限的哀愁,有无穷的苦闷。她虽然是多愁多病身,却有着七窍玲珑心;虽然她风华绝代才华卓越,却是真情不能流露真心难以表达;爱恨都在心中,却只能以眼泪注释命运,化解人生!在郁闷苦恼忧愁哀怨郁结于内心无法排遣之时,鲜花盛开了又被风雨打落,在鲜花凋零的时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用鲜花寄托感情,以鲜花比喻人生,用歌咏表达真心,唱出了这首感人肺腑前无古人的《葬花吟》。

  诗歌第一部分交代了环境与背景,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日子,是闺中女儿多情怀春的季节,是“满怀愁绪无处诉”的时候,是人生命运变化无常自己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残酷现实,这种时刻心情怎么平静哪?于是就以花喻人,联系到了自己的命运。诗歌第二部分交代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处境。“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林黛玉的心情。第三部分诗歌随着林黛玉的脚步,联想到自己的高洁追求与未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全诗字字含泪,笔笔含血,句句含情。花儿落了,明年还开;青春去了,还会再来吗?我是花儿的知音,谁是我的知己哪?如今我在葬花,人家可能笑我痴傻,可是我的命运我的满腹心事,谁又能理解哪?既是自叹,又是呼唤;既是哀怜,又是寻求;既满怀心酸,又催人泪下!

  初读,你可能体会的是忧愁;再读,你就会理解主人公的酸楚心情;细读,你会发现诗歌里的高雅精神与高洁追求;品味,你会发觉,诗歌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命运和人生。为什么《红楼梦》永远读不尽读不透哪?就是因为书里饱含了许多许多鲜活生命既难以参透却又必须面对而又无法把握的变幻人生。她们像鲜花一样盛开,像鲜花一样承受风雨,像鲜花一样凋零。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难道和鲜花有什么区别吗?

  附:葬花吟

  作者:(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hè)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