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红旗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07月06日10:18

《中国红旗渠》

作者:郑雄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ISBN:9787555900436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红旗渠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之作”。20世纪60年代,一群食不果腹的北方汉子,在*困难的情况下,耗时十年,一锤一錾地削平一千多个山头,修成一千五百余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本书作者多次采访红旗渠工程的策划者、建设者、报道者,获得了大量*手资料。《纪实文学:中国红旗渠》不仅忠实地还原了这一工程建设的前前后后,更认真地探究了红旗渠精神如何诞生,修建红旗渠的这些人,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了他们;这种精神,对他们,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究竟有什么意义。

光阴荏苒,红旗渠精神产生了什么样的流变?为什么任岁月流逝,它不仅没有消逝,反而历久弥新,甚至成为“新的精神传统”,让后来者仰望它,瞻仰它的同时能够产生无穷尽的动力,从而想要追随这种传统,投身新的行动?所以,《纪实文学:中国红旗渠》追忆红旗渠,更是要追忆红旗渠人;描述红旗渠,更是在描述中国的一种精神。

作者简介

郑雄,1972年生于河南邓州,199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近年来致力于思想随笔与中国现当代人物传记写作。出版、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曾策划《谁救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孙中山的洋卫士》《1942河南天灾背后》等电视节目。已出版专著:《他们影响中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信仰访谈录》(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红旗渠伟大精神不朽

○李炳银

就像不少名曲可以不断反复地弹奏一样,像红旗渠这样曾经震撼和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和行动的伟大工程,可以在不同时期给予新的叙述和解读。郑雄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红旗渠》,就是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接近和回望红旗渠的文学作品。郑雄将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年代,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行动,坚持10年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开凿成功的人间“天河”、“水长城”红旗渠作为真实描述对象,自然不是简单地“炒冷饭”,在红旗渠建设的过程中所体现和凝聚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在追梦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过程中,像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崇尚道德、勇于创造、提倡勤俭等精神需要人们一直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的精神,虽然已经通过红旗渠建设成功本身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它却也因为其超越工程本身的精神内涵存在而富有生命力量。

《中国红旗渠》以文学的方式对富有活力的历史精神进行追寻,作者在叙述中没有激情空乏的情绪宣泄,而是紧紧围绕着很多感人的真实故事来表达精神情感。像林县严重缺水、杨贵等县领导决心改变缺水环境、群众为未来而勇敢奋斗、施工过程中一些震撼人心的场面等,都被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所支撑。书中描写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领导班子成员,在群众生活生产严重缺水,开工条件基础十分薄弱时,不“等、靠、要”,选择“宁可苦干,不能苦熬”的行动;在需要冒大风险的环境下大胆决策上马,敢于担当,敢“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在几乎没有外来帮助的艰难环境里发动群众,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使行动很好地成为了精神基础,使精神具有了坚实的生长和存在根基。因为作者视点的调整,红旗渠其实已经很大地超越了水利工程本身的局限,而上升为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再现,成为一个突出的中国符号。正是这样巧妙的透视和总结,《中国红旗渠》在简练的事实叙述中高扬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不断地使人产生唏嘘感叹和现实的联想。

文学能在精神和情感上赋予人巨大能量,《中国红旗渠》着眼于精神培育和建设,红旗渠建设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红旗渠人曾经焕发的高贵精神品格,足以令人感动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