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毛与撒哈拉沙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叶怀亦  2017年07月04日08:50

  台湾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我中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部散文集。它为我开启了一个与我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自然风物、它的人文关怀、它的情感漫泄,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偶像剧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的梦幻,未经世事的我们又何妨做一个旁观者呢?

  可惜,再多的幻想也不愿将麻木的自己放入她那个乌托邦,不搭配。撒哈拉沙漠,在《小王子》里是冷漠凄清的黑洞;在《沙海》里是充满艰险的死亡之谷,而在三毛笔下,撒哈拉沙漠枯燥的人和物都变得丰富多彩了。诗意的她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零散的生活细节和人生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的呆萌、成群山羊的嬉闹……自然的平凡之物在她的笔下充满了活力,充满了诱惑。我也就憧憬着那样的生机,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年轻的孩子都渴望浪漫的爱恋。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三毛细麻布长裙,戴着别着香菜的阔边草帽进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牵着对方的手去海边打渔、白手起家自己建造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爱意。他们的爱情平淡如水,不华丽,却很暖;不似纳兰容若的爱炙热,不易灼伤自己。不曾经历爱情,所以现在我还能泪流满面地读三毛的书,一直为此庆幸着。三毛的书里,有满怀的爱与微笑。

  荷西离开了,带着对世界的爱和对三毛的不舍。

  三毛曾在书中写过:“天下万物的来与去,都有它的时间”。不知她写这句话时可曾料到这样的变故?如若爱情降临,我们也许会害怕,害怕被伤害、害怕“为伊销得人憔悴”、害怕“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我们也许会犹豫,犹豫对抑或错、犹豫爱与不爱、犹豫“梦里花落知多少”。只祈求,当适时,若是有三毛十分之一的洒脱,便也不枉此生了。

  三毛回来了,离开了带给她爱与痛苦的沙漠。

  然而,三毛是属于沙漠的。城市的水泥森林压抑了她自由的心、撕开了她未愈的伤口、愈发加重了她对荷西的思念。她,终究陨落了,用极端的方式告诉世界:没有爱情,没有荷西,我无法活。

  不明白为何世人多批判她的虚伪,认为她平日喊着的都是洒脱、开朗、奔放。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三毛依然是个凡人,她的爱深沉而纯真,又如何能忍受这禅道的苦痛?我理解她的飞蛾扑火,钟爱她的钟爱,悲伤她的悲伤。如果这就是爱情,那么让痛苦来得更猛烈些吧!读三毛的书,我想读懂爱情的哭、爱情的苦。

  三毛回家了,回到了独属于她和荷西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