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清明散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梦驼铃  2017年06月28日09:24

  连日的阴雨,至清明节前夕居然停了。太阳公公一露面,那谁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完全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春色。春正浓,雨不纷,清明时节祭祖宗,祖宗祭罢好踏青。

  (一)求神拜佛

  祖父和父亲的墓已经拜了,而“钱”也进了他们的口袋,我正端坐在娘家大门口望着天空里一掠而过的飞鸟出神。

  “小二!小二!一同陪我去地母庙里烧烧香。”

  定睛细看,对面公路上正立着一辆摩托车,估摸身形是邻居婶婶无疑。这个婶婶从我十来岁时嫁来这,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亲眼目睹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妇变成如今憔悴削瘦可怜的母亲。

  说她可怜,其实倒也未必。现在她就要做外婆了,据说艳子(她女儿――我儿时的小跟班)即将临盆,岁月不饶人啊!好像每一位做母亲的见到自己的亲生女儿即将临盆都是紧张而担心的,因为那时候自己所承受过的痛苦,如今要在自已女儿身上再次生发,虽说现在科技发达,但疼痛还是得承受,至于时间长短但凭天意,所以婶婶是可怜的。

  说婶婶可怜,还有一原因是她那将近二十四的儿子大专毕业后,出外工作从未给家里邮过一分钱,到现在时,居然天天呆在了家里,成天光捧一手机游戏玩得昏天暗地,让婶婶操碎了心。有个长不大的儿子的婶婶是可怜的,天下所有为子女担心的母亲都是可怜的。

  婶婶不用张口,我也知道她去地母庙烧香拜佛的用意。看看时间,午饭时间尚早,就毫不犹豫地陪她去了。地母庙那里的风景很好,往年陪母亲进香,那丛林间还有小松鼠在头顶跳来跳去。现在正值清明,春正浓时,肯定风景更好,那贤文里有一句谒是说得不错的“世上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僧在寺庙里,名山不是好山么?地母庙里虽然没和尚,且所处位置也不是什么名山,可风景倒真是一等一的。

  读小学五年级的宇正在伏案疾书做作业,而他那好动的四岁多的弟弟俊,正在那里旁若无人地驾着一辆“山地车”大声喊着“驾~驾~驾”驾什么呢?一辆破车。怕弟弟被哥哥黑着脸吼,我上前去拉着俊的手,说带他出去玩。一听说要出去玩,二话没说,他丢了车子便跟我来了。

  骑着摩托车不出二里路穿村庄而出,便到了地母庙之所在地,将车子寄放在某一户人家,携同婶婶和俊儿步行。我们拐入通往地母庙的山路时,可见前方青山叠翠,大气磅礴,绕过一方大大的池塘,延着宽宽的山路往里走。是不是正值清明?山上怒放的尽是白色花儿。这种山花是从一种很有韧性的树上绽放的,那时陪母亲上山砍柴,从来不带绳索,专用这种树来捆柴,所以我对它再也熟悉不过了,本地人称它为棘杂树。棘杂树,算本地常见树种,现在一齐开花,花瓣呈线形,朵朵挨挨挤挤,细细碎碎,本来此树叶子稀少,一挤满树都是白色。遍山遍野一树连着一树,很是壮观。

  春天里来百花开,山上除了白色的花,若你定晴细瞧,不难发现一些或紫或黄的花儿掺杂在里面,朵朵摇曳如害羞的新嫁娘……写到这里,原谅我喜欢花儿,所以一路上去,两眼只顾盯花看。不知不觉中竟然已快到达寺庙大门了。越往寺庙靠近,花更盛,景尤佳,松林郁郁葱葱,风中送来的是阵阵花香。正乐不思蜀时,沼泽地上成片的紫色花儿又吸引住了我,那些个紫色花,让你差点认为你已经到了蓬莱仙境,那几头牛儿,是不是此地神仙幻化?处在这么醉人的春景中,哪还有多少心事去烧香拜佛?我傻子性格又出来了,掏出手机,将这些美景一一收入镜头,再往前紧跑几步追上婶婶往庙门里迈。

  到达寺庙时,院子里已然停着一辆私家车,而庙内香火缭绕,菩萨面前的蒲团上跪着一对青年男女,我们找了个凳子坐下,从他们断断续续求卦叩问菩萨时的对话,不难看出他们是来求子的。地母庙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传说观士音掌管凡间生儿育女,有人求子我不算惊奇。惊奇地是,他们拜菩萨时的认真与虔诚,年龄那么小还能憋住笑实属难得。只见他们恭恭敬敬地行着大礼,五体投地,拜了再祷告抽签。后来等婶婶也虔诚地按照庙主师的吩咐,将她自己的事情秉明菩萨,再抽签问完卦后告诉我,那对男女出手可真够大方,上交好几百元大团结,据说是要庙主师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帮忙祈祷,每天付工钱两块。想着他们求佛问子心切,开着私家车,必是匆匆而来,又急急而去,真是可惜此时此地大好春光了,还是便宜了我等借烧香拜佛之名的观光踏青客。

  对于烧香拜佛,我历来不热衷,这里我也没有冒犯神明之意。中国的神,都属万能。人人求他健康长命百岁,老年人求身体好,中年人求发财,年青人求升官,读书的求金榜题名,小孩子求快长大,好像所有没达到的愿望都可以求,但凡进庙烧香拜佛者,有病的求病好得快,没病的求消灾,不是万能算什么呢?你看就这会儿,怀不了孩子找他,怀了孩子要生了的找他,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也得找他……想到这,我替菩萨可怜起来了,他们要帮凡人的俗事实在太多,能应付得过来么?哎!拜天拜地求神都不算英雄好汉,我家的事还是我自己做主,不给他老人家添乱,做个老老实实的观光踏青客就好。

  回到家里,将手机里的美图上传时,兴致勃勃写了几句话“山花俏,俊儿娇,求神拜佛?对我不需要!我只爱满山花儿对我笑。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没来,人不昏,趁着大好春光去踏青。”话刚发出去,母亲在我耳边闪烁着问了句:“今天你舅舅们在帮你外公外婆围坟,明天恐怕要竖碑,我得去送点茶水点心,你有空么?”

  “有空,有空……”我忙不迭地回答。素来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的母亲,既然在问我有没有空,必定迫切需要我同行。

  (二)围坟立碑

  围坟立碑,过去算有钱人家才干的闲事,而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全民奔小康的同时,围坟立碑也成为大多数人办得到的事了。既然舅舅们有心立,身为女儿的母亲理应到场,除了送茶水点心外,顺便还得给立碑的师傅们包个大大的红包。

  外婆是去年过世的,和外公葬在一起至今一年有余了。他们葬在他们村子后那好陡好高的山上。记得去年送葬时,伤心欲绝的母亲(还有好多年迈的亲友)爬到半山腰,竟因体力不支一屁股坐在路旁。没能亲眼目送外婆葬入长眠之地,现在满是遗憾。去年送葬没爬上去,今年围坟送水果点心?凭她现在的病体肯定是难上加难,虽然母亲只随口一提,但我知道母亲肯定十分渴望我依允,又怕我临时有事,所以问话闪闪烁烁有点踌躇。我不能想象母亲和同样患脑梗阻的继父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吃力往山上爬的情形。于是我对母亲一口答应,一大早就又带着十一岁的宇赶到了娘家。

   到了娘家,陪母亲上街买了些香烟水果饮料以及清明扫墓用的香、花、纸钱拎上,同往外公外婆长眠之地奔去。

  车子到达山脚再也无法继续骑行,拎了东西便往里走。我们这里清明扫墓素有“前三后四”之说,意思是正清明节那天不能祭拜,只能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才可扫墓。这天正值清明节头一天,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能碰到好多手里拿花拎着方便袋的回乡客,而苍翠的群山则被坟头上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假花儿给点缀得很是好看。

  开始爬陡坡了,我和宇拎着东西手脚并用,而空着手的母亲和继父果然气喘连连。我嘱咐他们二老爬慢点,我和宇也累得不轻,慢慢移动,爬几步歇一下。半山腰时,渐觉身后村庄在眼里老小了。这时,耳畔时不时地传来几声鸟叫,风中送来花的清香,累并快乐着。

  转一个急弯,再顺着弯弯的缓坡走几百米,就到外公外婆坟前了。老远可见舅舅舅妈和师傅们正立碑的立碑、和水泥的和水泥、挑水的挑水忙得不亦乐乎。和他们打过招呼,我展眼望向来路忍不住纳闷起来了,这么高这么陡的山,这些围坟所用的工具,碑石,还有沙、水泥、卵石是如何弄上来的呢?和水泥的水又从何而来……等他们休息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他们将沙、卵石一袋袋的用蛇皮袋子装了,扛的扛,背的背,实在背不动了,便雇来马匹一袋袋帮忙驼上来,碑石还请动了挖掘机,而水,则在二里之外的半山腰一桶桶挑来的……见到差不多两鬓都斑白了的舅舅舅妈们,为了围外公外婆的坟这么吃力,我心中长长叹了一口气。高寿而健旺的外婆生前,舅舅舅妈们都对她恶语相向,为谁该赡养而相互推诿,如今围这坟立这碑又有何意义呢?

   舅舅舅妈和师傅们休息了一阵又干活去了,我站在坟旁面向群山,只见对面群山莽莽,各种新树老树,或红或白的花儿将山脉装饰得层峦叠嶂、生机勃勃,风过,林海波浪起伏,飒飒有声,阵阵花香里我却怎么也瞧不见外公外婆的身影了。

  数年沧海桑田,若干年后,群山可能还在,山脚下的村庄可能还在,而碑文上外公外婆的名字于后代可能只算一个符号了罢?惟有眼前的满山秀色被我铭记于心。

  等碑立好,我招呼宇儿,向外公外婆拜别,搀着母亲和继父慢慢下山。清明时节雨不纷,逝者已矣,还须善待珍惜眼前人,是为清明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