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大众阅读时代不能忽视小众阅读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郑 杨  2017年06月27日08:28

近些年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氛围下,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两会期间,“倡导全民阅读”第4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于是各种声势浩大的阅读推广活动纷纷展开。这些大众阅读推广活动参与者众多,参与面广、普及率高、影响力大,对推动全民阅读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记者经常参加一些出版社、书店、社区、读书会举办的只有十几个、几十个人参加的小型阅读推广活动,这种活动主题单一,只集中在一本或一套图书;活动形式也相对简单,主要是主持人介绍图书相关情况,参与者交流读书心得;针对某一类读者,受众面小。因此,姑且称之为小众阅读推广。这类阅读推广活动一般都在书店、图书馆或社区举行,参与者少,环境安静,参与者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图书本身,这样反而让读者对书有更深入的了解,相比大众阅读推广活动效果更为深入有效。因此,在声势浩大的大众阅读推广活动举办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小众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作用。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加全面地做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小众阅读推广促进深度阅读

说起参加过的小众阅读推广活动,2016年人民出版社举办的一次泰戈尔诗歌欣赏品读沙龙让记者印象深刻。这场活动是在一个社区书店举行,环境幽雅舒适,到会的大部分是该社区的读者。主办方请到了几个电台主持人,在活动现场用优美的声音朗诵了泰戈尔的诗歌,还有一个歌手志愿参加,用吉他给朗读者伴奏。然后就是每个参会的人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泰戈尔的诗,并谈谈对这首诗歌的感悟。每个人都谈得非常好,尤其是一对母女的共同朗诵,虽然普通人的声音没有主持人那么好,但因为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参加完这次读书会之后,以前只是偶然翻看过《飞鸟集》的我,把泰戈尔的其他诗集都找来仔细读了一遍,还把喜欢的诗句像小学生一样在书上划出来。我还把泰戈尔的生平故事也详细了解一番,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深度阅读。

建投书店图书馆运营部负责人汤恒舟曾筹办过众多阅读推广活动。他认为大众阅读推广活动对于读者来说更多的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知识,这种知识的接受效率远低于读者自己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理解为一种“浅阅读”的方式。而小众阅读活动重在交流,不仅有与文本的“交流”,还有与其他读者之间的交流。这种阅读以个人兴趣为纽带,多由个人或是小团体发起组织的。通过交流、讨论和思考,能够完成对图书的“深阅读”。

书评人、阅读推广人绿茶很赞同上述观点。他说多年来一直在办一个每期只有十几个人参加的读书会——“阅读邻居读书会”,他发觉,阅读交流最佳的阵容就是不超过20人,而且最好在一个相对狭小、独立的空间,而不要在开放的公众空间,这样探讨才能充分,大家也才能在这样的空间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影响和乐趣。他还认为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相对小众的读书会是最基本最接地气的一种阅读推广形式,应该得到各级机构和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现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大大小小的读书会有很多,但远远还不够,也没有得到各级机构的足够重视。我参与了一个读书会联合会,其实这个联合会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对读书会发展和未来规划也缺乏全新的认识和协助机制。”绿茶对记者说。

小众阅读推广有助建立阅读长效机制

阅读本身就是非常个性化的一件事儿。雪夜闭门读禁书,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眼中的一大乐趣,看什么书,用什么方式看书,在什么地方看,都由个人决定。但是有的时候读到好书,看到好的观点、词句就有忍不住要与他人分享的冲动。邀三五好友一起喝茶品书,就有了一个小型的读书会。因此小众阅读推广活动因为参加人数少,参加的人相互熟悉,读书的爱好基本一致,活动形式简单固定,因此能够经常性的举行。这种定期举行的小型读书会,让书友感觉读书会也像一个“家”,每次参加活动都有回“家”的感觉。因此小众阅读推广活动在长期坚持方面就比那些大型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要容易,有利于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

绿茶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还比较追求实用主义,也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获得一些知识或技能,但小众读物基本上不是这种类型的书,可以说都是一些“无用之书”,这样的阅读之所以能坚持,关键在于参与的人已经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知道阅读的意义所在,知道读“无用之书”才是真正的阅读。他还对记者说,坚持小众阅读推广,一定要慢慢把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把阅读变为社交,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团体的魅力,这群人在自己社交圈中的重要性,通过互相的交流,达成对阅读或对世界观的共识,才能稳固这个群体和这种阅读行为的可持续性。绿茶主办的“阅读邻居读书会”创办6年来,秉持的理念就是:最小成本,最大乐趣。

小众阅读推广引领大众阅读

其实,任何阅读都是从1个人、10几个人的小众阅读开始的。总是有一些阅读推广人能够先知先觉地发现好书,然后推荐给大众;也总是有一些小众阅读推广活动,开始参与者慢慢受到大众的关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了大众阅读推广活动。很多好的作品为大众熟悉,需要小众阅读的披沙拣金。脂砚斋是《石头记》的第一读者,正是他的极力推荐,让《石头记》变成了《红楼梦》,从曹雪芹朋友圈的读本变成现在雅俗共赏的经典图书。所以谈小众阅读推广,没有必要把它与大众阅读推广活动完全区别开来。

汤恒舟认为当下小众阅读推广活动的社会影响较弱,而且不能像大众阅读活动一样用场次、人次等显性指标衡量活动效能。因而各大阅读推广机构或文化企业往往都把阅读推广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大众阅读活动之上。但是。成功的小众阅读活动,不仅能让参与者知识得到累积,思想得到提升,还能够推动参与者由阅读走向推广,成为新的“阅读推广人”,影响小众身边的小众,从而影响大众。因此小众阅读活动可以作为大众阅读活动的有益补充,应当受到各类阅读推广机构的重视。

关于这个话题,绿茶则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发现好书的能力是要通过阅读慢慢养成的,爱阅读的人,首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看什么书,并且,从哪里找到这些书,而不借助他人的推荐或媒体的引导。绿茶认为喜欢小众阅读的人,多数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且不太喜欢和大众阅读发生关系。因为,这完全是两类阅读者,很难取得共识。雅俗共赏是一种理想,很少有书能达到这样的共性。小众阅读的读书会最好不要向大众开放,因为圈子是非常好的阅读源动力,大家只有在一起能找到共识,达成情感的沟通,才能通过阅读交流,实现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如果,彼此都看不惯,就不可能在阅读上取得什么效果。

但是绿茶也承认,人对美好高雅的事物还是非常向往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一些小众的、非常有特色的书店、图书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书友的关注。这些书店和图书馆是对大众开放的,喜欢读书朋友可以去感受。“我去每个城市都要逛书店,也认识和走访了很多独立书店,上海的衡山和集,深圳的旧天堂书店,桂林的纸的时代书店,厦门的不在书店,泉州的风雅颂书局,青岛的荒岛书店、小城书店,成都的无早书店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店。”在北京,绿茶经常去的是读易洞书店。这是一家很小很小的书店,在一个社区的角落,平常很少有人涉足,甚至连住在小区很多年的业主都不一定知道有这样一家书店的存在,但这家书店是他最重要的“阅读邻居”。“我理想中独立书店的样子,就是读易洞这个样子”,绿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