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的盛会 读者的盛宴——2017“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精彩回放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6月26日06:53

勒·克莱齐奥(法)

迟子建

苏童

毕飞宇

余华

欧阳江河

菲尔·克莱(美)

珍妮特·温特森(英)

尤里·波里亚科夫(俄)

五月的金陵,鲜花盛开,诗意葱茏。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文投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5月12—16日在南京隆重举行。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燕文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扬子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诞生了灿若群星的名家巨匠,产生了传之久远的名篇佳构,孕育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和璀璨的历史文化。扬子江地区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扬子江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策源地、世界了解中国的风向标,是中西文明碰撞交融的场域。作家周的设立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据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韩松林介绍,该活动的宗旨是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充分运用江苏的经济人文优势和文学成就,搭建中外文学互动、文化互融、文明互鉴的平台,打造高品位的文学名片、文化名片。二是以文学创造梦想为主旨,聚集中外作家,通过交流、研讨,塑造文学新高度、奉献精神新产品。三是以文学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主导,通过作家和读者的交流互动、文学鉴赏,让文学走进民众、走进生活,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城市的文明品质。同时,通过出版机构和作家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江苏文学、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近50位作家、诗人、学者、评论家,近100位江苏中青年作家等,在校园、社区、图书馆、广播电台等共举办了21场包括论坛、讲座、对谈、演讲、朗读等活动。近万人次读者参与作家现场活动,超千万读者在互联网上浏览和关注作家周消息。

开幕盛典:文学的天空群星璀璨

5月12日下午,座落在扬子江畔的紫金文创园嘉宾云集、高朋满座,2017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在这里盛大开幕。

部分作家感言

吉狄马加:“扬子江作家周”为中外作家和中外读者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目前国内具有开创性的头一个。通过作家周的形式开展系列的研讨、交流、阅读活动,让世界作家来看中国的历史新貌,让世界的出版机构来关注中国的作家作品,同时也让中国作家走向世界读者,这将促进中国文学的向外扩散,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

韩少功: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组织周密。

迟子建:此次扬子江作家周,关注点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的命运和作家的艺术责任。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文学与梦想”的主题论坛,以及批评家与作家关于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创新的话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应松:文学滋养了扬子江的每一朵浪花。

李 洱:扬子江上涌动着中国文学的潮汐。

赵本夫:祝贺作家周成功举办!希望继续办下去,成为中外作家交流的大舞台!

范小青:作家周展示了江苏文学的品质和实力,是江苏文学递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苏 童:记忆中江苏最盛大的文学节日,热闹,成功!

周梅森:文学温暖人心,希望江苏·扬子江作家周开创文学新局面。

储福金:作家交流、交汇,有展示、有收获。

雷平阳:与灵魂相近的人对话于金陵,与彼此珍惜的人笑饮于江上,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出席此次活动的中外作家有:勒·克莱齐奥(法)、菲尔·克莱(美)、珍妮特·温特森(英)、尤里·波里亚科夫(俄)、叶弥、毕飞宇、刘醒龙、迟子建、余华、苏伟贞(中国台湾)、阿来、陈应松、张炜、李洱、苏童、范小青、欧阳江河、周梅森、赵本夫、格非、韩少功、鲁敏、舒婷、储福金、雷平阳、跳舞;评论家:王尧、王侃、朱晓进、刘川鄂、杨扬、何平、何言宏、张学昕、张莉、陈仲义、罗振亚、季进、郜元宝、洪治纲、贺仲明、黄发有。(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题论坛:直抵文学现场,碰撞思想火花

“现实与梦想”主题论坛

5月13日上午,在“现实与梦想”主题论坛上,8位中外作家围绕这一文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发表演讲,为读者奉上一场高品位的思想文化盛宴。论坛由毕飞宇主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在以《梦与探险》为题的演讲中直言要敢于梦想,敢于探险。他认为梦是生命最自由的表达,也是艺术家的火种。克莱齐奥称赞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与想象相辅相成的人文主义范本,是中国文化给世界的宝贵启示。

余华发表了《我的三个现实和梦想》的演讲,他以小说家特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三个故事,在真实与虚构、神圣与荒诞之间,表现出梦想与现实对照交融的神秘体验。

以战争文学为切入点,指出小说是制作梦想的过程,感觉比现实更真实、更重要,这是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菲尔·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写作过程中把握足够的信息和细节,不是为了纪录片式的事实重现,而是为了让作者完全脱离事实的掌控,进行想象的创作,揭示人类真理的核心。

苏童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生活和文学梦想。他重新解读了“以梦为马”中“马”与“草地”的意象,指出“草地”的现实寓意,引发人们对文学现实与梦想的深刻思考。

英帝国勋章获得者珍妮特·温特森以四川岷江一个化龙的神话传说为开场,讲述了一对母子通过魔法获得帮助的故事。她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同生命之水,人类借此创造了一个能满足我们内心需求、不受现实世界规则支配的精神世界。艺术家作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守护神,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搭建起梦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迟子建对比了《红楼梦》《西游记》《饥饿的石头》《西西弗斯的神话》《聊斋志异》等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石头”这一意象所具有的不同寓意,提出正是作家丰富的想象力使形形色色的石头承载起历史和现实的重托,创造出各具魅力的精神世界。她认为,如果作家在现实泥潭中无法自拔时,解救他的翅膀就是想象力。

国际文学基金会主席尤里·波利亚科夫认为,现代的俄罗斯文化中,现实与想象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应当重新审视人们对待苏联这段历史时期的态度,逐步复原时间的链条和联系,还原苏维埃文明中存在的理智与和善。

欧阳江河以庄周梦蝶和李白的《敬亭山》为例,提出文学是介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转换,拓展了人类存在的丰富性。同时,他也指出,梦作为材料,有时会超过诗歌本身,被压缩成一个连文学都无法打开的矿藏。

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

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以建设中国文学问题权威论坛为目标,力求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江苏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积极意义。5月13日下午的第三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以“创新:新媒体时代文学的抉择”为主题,直面当下文学现状。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参与了研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文学本身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文学主体的“人”以及人的情感、体验、审美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年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新现实”,生活所制造的新闻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力。而如何通过作品回应新的现实、新的情感、新的诉求,重新理顺作家与现实的关系,则成为对作家的重大考验。文学与媒体相伴而生,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文学内部的传承和创新。批评家认为,在文学史上,有太多东西冲击过文学,新媒体不过是这个时代新的一波冲击而已。新媒体无论如何改变生活,归根结底只是让作家重新思考人和人的生活,为作品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新的向度。写作不会随着新媒体的到来而消亡,它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文学的个性、文学所特有的感知、情感和它持有的表达方式将会继续下去。

“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5月15日上午,“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多位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代表、专家、作家围绕文学与城市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创意城市网络”。截至2016年,全世界共有116座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其中20座城市被评为“文学之都”。为了更好地推进南京申报“文学之都”的各项工作,中国(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应运而生,并在论坛当天举行了揭牌仪式。

演讲、对谈、朗读:以文学感动人心,以文学汇聚力量

5月13—16日,出席扬子江作家周的国内外作家分别前往南京高校、图书馆、青年作家读书班等开展了18场“悦读演讲”活动,分享自己的文学故事和创作经历。近万名文学爱好者现场聆听了各位作家的精彩讲座。

吉狄马加:“我眼中的诗意青海”——

吉狄马加在扬子江作家周“悦读演讲”建邺专场活动中,向市民作主题演讲“我眼中的诗意青海”,用诗歌“打开青海通向世界的门扉”,让文学更好地走进大众、走进生活。

勒·克莱齐奥“现实与虚构的对峙”——

勒·克莱齐奥以自己常读的老舍作品为例,表达作家虚构出来的现实有时候比新闻中的现实更美好。“当我们读到老舍写的日军侵占中国时,我们能感受到很强烈的情感,而这在史料中可能体会不到。这就是作者在文学中的身份与角色,通过想象让我们有更深刻的感受。”

张炜:“出发之地”——

张炜说,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决定了这个人这一生的大部分的气质,这种气质会跟随人的一生,会成为一个人不可剥离的精神组成部分。当人们踏入社会之后,经历各种风风雨雨,这种气质会被我们扔掉一部分。而文学就是让我们时不时回到最初的地方、沉淀最初的气质,回归初心。

雷平阳:“远在天边的写作”——

雷平阳从自身经验出发,以“万物有灵”开篇,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云南乡村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所遭受的重创以及原始自然环境的破坏,抒发对故乡沉痛深切的情感,并表示“远在天边的写作”表达的不是写作的姿态,而是写作的现场。

欧阳江河:“少数人语言与诗意的公共性”——

欧阳江河从德勒兹和本雅明的观点申发,认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独具“灵韵”的“少数人语言”,因此诗歌在表达公共性时必须坚持原创性。演讲结束后,他还与现场同学进行问答互动。

苏伟贞助力“爱心助残”朗诵会——

活动现场,苏伟贞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并向金陵图书馆赠送签名图书作为永久馆藏。朗诵会上,志愿者们还朗诵了15位中外著名作家的经典篇目。

菲尔·克莱:“战争故事的个人讲述与政治”——

菲尔·克莱从自己在伊拉克的驻扎经历出发,分析战争故事讲述之难,并且认为战争始终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演讲结束后,他与现场同学进行了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菲尔·克莱还向大家推荐了他心目中的经典战争书籍和电影。

尤里·波利亚科夫:“现实社会与文学想象”——

尤里·波利亚科夫结合自己的小说《无望的逃离》等阐释了关于现实社会与文学想象的主题。他认为,文学作品中表现社会、人和人性的内容重要性远远超过政治学、经济学等内容,应当反复地去阅读,才能体会其中深层的含义。

珍妮特·温特森、李洱作品朗诵活动——

李洱认为,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充满了对身体、欲望的边界的卓绝的探索。当被问到为什么被称为“最有争议的作家”时,温特森直言:“所有勇敢地站出来的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都是有争议的。”温特森还与读者代表一起朗诵了其获奖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中英文片段。

舒婷诗歌分享会——

舒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文学和生活的感悟,热情幽默动人地回答了读者的提问,现场气氛温馨感人。读者朗诵了舒婷的诗歌名篇,朗诵者的特殊人生和情感让舒婷的诗歌得到新的诠释,给人力量。舒婷还特意为一位可爱的盲童朗诵者赠送了自己的签名诗选,表达关爱和祝福。

陈应松:“写作改变文学”——

陈应松与大家探讨了一个好作家所必须具备的情怀、技能,同时也犀利地指出现在作家所存在的问题。讲座同时还探讨了作家的写作技巧,底层写作,作家如何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内容详实丰富又趣味横生。他还向读者介绍了自己新作《还魂记》的概况及写作心得。《还魂记》是一次对荆楚大地原乡文化的全记录,是一次对灵魂与故土之间深刻关系的另类探索。

吉狄马加、陈应松、李洱、雷平阳、苏伟贞、跳舞等为青年作家授课——

吉狄马加作题为“当代世界文学背景下的中国诗人写作”的讲座。通过梳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就,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诗人如何写作、当代世界语体下中国诗人所受影响与写作立场等问题。

陈应松的讲座题为“文学的资源问题”,详细讲解了如何发掘、利用有限的文学资源,作为自己创作文学作品的素材,并让它们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惟一性。同时鼓励学员们勇于突破自我,突破局限,把眼光放远,格局放大,动起来,走出去,从有限里获取无限。

李洱以卡夫卡的《城堡》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切入点,提出“小说是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对话、相互生成的场域”。中外作家面临相似的两个问题:一是“K进入城堡之后怎么办”,一是“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两部经典作品的未完成都具有复杂深刻的意义。

雷平阳作题为“诗歌的精神出发”的讲座,向学员们讲述云南当地彝族、基诺族等民族的创始古歌内容,介绍了自己诗歌《基诺山上的祷辞》的创作背景,最后提出我们的创作应该“接天气”,要找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出处,利用好身后的历史、精神、史诗、文化资源。

苏伟贞以“写是我的狂欢节”为题,分享了她的写作初衷。对她来说,写作意味着在现实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构国度。在这里,写作者可以享受一个人的狂欢节。写作把人生凝结成一块块琥珀,使坏掉的东西重新拼贴好。苏伟贞说,一个写作者一生只为一个鉴赏者而写。

跳舞授课的主题是“全民阅读与全民写作的时代”。他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概括,并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阅读模式、IP转化、影视改编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也对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结 语

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不仅是作家的盛会,也是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盛宴。在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下,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建构的主力。在与著名作家近距离的交流互动中,在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高品位文学活动中,人们感受了文学春风化雨的力量,温暖浪漫的情怀。作家周期间,一些作家与出版机构签订了新书出版合同或出版意向。作家周用文学和思想、艺术和情感搭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大舞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它的成功举办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