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丰氏漫画的治愈功效

来源:南方日报 | 金城  2017年06月23日09:25

《一钩新月天如水》 丰子恺 作

漫画,被称作“纸上的电影”,它通过叙事,让人进入想象的世界,忘却周遭令人烦闷的生活,从而进入一段或奇妙、或悲伤、或欢愉的故事当中,令人得以介入别的角色而忘掉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个过程,通常也是被治愈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常常听到有的作品被归为“治愈系”。

“治愈系”一词来自日本,人们往往把具有感化心灵作用的文艺作品统称为“治愈系”。事实上,关于治愈的理念,较早期来自于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n de Botton)和另一位艺术史学家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合著的《艺术的疗效》(Art as Therapy)一书,只不过西方人舍用“治愈系”一词,而采用“疗效”。

虽然用词不同,但是被治愈的过程是相似的。例如,当我们在欣赏动画片《你的名字》时,除了被剧情所吸引,还会陷于想象不能自拔。看着蜿蜒曲折的街巷小径、夜不闭户低矮屋舍,幻想自己能够拥有一辆单车,穿行在这样的乡间田野……在90分钟的电影中,我们就这样被该片导演新海诚治愈。

为何大家都渴望被治愈呢?

我的朋友朱德庸画过一部漫画叫《大家都有病》。何尝不是呢?虽然外表没有创伤,但当今世界很多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隐患。病在哪里呢?伤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不仅自己说不清,医生也同样说不清。那么,年纪轻轻,我们就这样“顺其自然”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

多年前读丰子恺的画和文章,我曾被深深地打动,却说不出自己被击中的缘由。好似站在池边,感受到水里的鱼,观其悠游,伸手一抓却没了。对于丰氏漫画精髓的探究、赞美,向来是不少的,但只有一人使我豁然开朗——朱光潜为丰子恺嘉兴画展写了一篇文章,评价说:“子恺性情深挚,其作品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对此,我深以为然。

丰子恺漫画所呈现的,并不是事物的合理性和绝对性,而是事物的荒谬性和相对性;丰氏漫画所蕴含的,是天真的童心、悲悯慈爱的胸怀、婉转动人的生活;看丰氏漫画,我们得以小中见大,个中见全。

丰氏漫画可以矫正健忘,播下希望的种子,进而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