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书写江西的精神气质与命运境遇 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7年06月21日06:28

6月13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江西省文联共同主办的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及胡平、张陵、包明德、张水舟、孟繁华、贺绍俊、张柠、徐剑、张亚丽、岳雯、张定浩等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徐忠志主持。

何建明谈到,江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江西作家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已成为自觉,但江西长篇小说出版难、江西文学创作整体地位边缘化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引导江西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江西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发展。希望此举能鼓励更多江西作家深入到历史和现实的富矿中去,创作出与江西历史文化相匹配的优秀作品。

据悉,江西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资助、江西省作协组织实施、作家出版社出版。工程经过选题征集评审、书稿审读、改稿会等环节,至2017年5月共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作者年龄从“40后”到“80后”不等。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涉猎广泛,集中展示了近一段时间江西作家的整体创作风貌。

会上,专家学者对10部作品的内容特色进行了一对一的分析研讨。大家认为,宋清海的《白骏马》书写了革命家方志敏人生最后的岁月,笔力遒劲地塑造了他的传统士大夫风骨;温燕霞的《珠玑巷》情节曲折,文字细腻,描摹了珠玑巷先民南迁的传奇画卷和深刻的家族文脉;丁伯刚的《斜岭路三号》描述了社会变动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显示出作者较强的叙事驾驭能力;阿袁的《上耶》洞穿人性深处之私,呈现欲望的野蛮生长,心理描绘丝丝入扣;樊健军的《诛金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财富与现实生活的畸形关系,表现出人类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难历程;王芸的《对花》探讨当代人精神和生活的内在依据,于安静中写出这个世界的波澜起伏;白勺的《姑妈的沧海》书写了一代女性在理想主义昂扬激情中的爱情,直击道德与人性的痛点;杨帆的《锦绣的城》通过描写众多小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揭示了城市生活不可预料的种种诡异怪象;刘建华的《立春秋》以家族眼光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断面,展示了特殊场域中人们的动荡、悲欢和求索;贺贞喜的《鸳鸯茶》融入了阳光、雨露和乡野的气息,使虚拟的故事有了真切细腻的现实肌理。

与会者表示,此次出版的10部作品都书写了江西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命运境遇,表现了江西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性的思考。大家还对这些作品在结构、语言、写作技法等方面的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令江西作家们感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