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国人对“仁义礼智信”内涵认同度很高
分享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贾宇、姬泰然、兰亚妮  2017年06月03日08:30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当代认知状况调查(2016)》显示,当代中国人对“仁义礼智信”“孝敬慈严”“见贤思齐”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认同度很高,对“敬天法祖”“道法自然”“民胞物与”等概念认知度偏低,对“家庭和睦”的内涵认同度和概念认知度均较高。这是记者从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五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上了解到的。

该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课题组主持,以北京、上海、广州15周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选取3024个有效样本。调查表明,“人与家庭”和“人与社会”是当代中国人最熟知的传统文化价值领域,“人与自然”是最陌生的传统文化价值领域,“人与自我”中传统文化价值的概念认知度差异大。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依然得到当代中国人高度认同,化育着中国人为人、为德、处事、立业、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针对调查结果,报告从凝练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体系、重建当代家教家风、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内容、时令节序与人生礼仪转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论坛上,中外专家还就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考、发表见解。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学者楼宇烈认为,与西方文化试图在人类生存的世界之外寻求主宰不同,中国文化认为世界是通过阴阳的相辅相成、五行的相生相克,实现自我生成、自我完善和自我生生不息的。作为“天地之心”,人类既要保持主体性,不为物欲所奴役,又要管理好这一能动性,不放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人类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加强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与互动。以我为体、以外为用、兼收并蓄、择善纳优,正是中华文化生命力所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魏查理、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海村惟一、加拿大艺术家雨苇等,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并强调了在活的时空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必要性。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应用的讨论中,专家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我们不仅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而且要懂得它们精致的艺术表现性及兼具的文化品位与生活美学。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支持。

 

访谈更多

格非、杨好:生活充满烦恼,但人可以快乐

两位作家认为“没有经验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好的作家,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思考力,才能捕捉住神来之笔。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崖头如碑(组诗)

崖头上的老人与崖头下的村庄 是两个世界,中间一条石板路间隔

散文 | 薄荷的里下河奇旅

在里下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我,薄荷,悠悠然开启独属于自己的奇妙旅程。

散文 | 梅雨有信

原来这江南的梅雨信,不过是大地蘸着无尽水痕,写给凡间的一封封情书。它无声低语:且让日子慢些,看草木吸饱水汽,山色渐渐朗润,待云开雨霁,自有明媚铺陈开来——生命之丰润,恰在

散文 | 情因黄河起

恍如隔世,在横亘着新与旧的堤坝上,俯视星空下古老而又年轻的黄河,仰望黄河上璀璨的星空,与时间老人默默对视,与万物共怀的依是归来的羞涩少年。

散文 | 忆母亲——井水浸透的端午

母亲将溽热的端午喧嚣、活色生香的故乡光景,连同她深沉无言的爱,如同箬叶包裹的糯米,一并封存于时光的静水深流;那井水的寒凉浸透了粽子的糯软,也浸透了记忆深处母亲温热的指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