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老家的那片芦苇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白衣居士  2017年06月19日09:34

昨晚春风徐徐,春意盎然,皓月当空,星光璀璨。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了老家那片神秘的芦苇荡,看到满天的芦花飞絮,池塘里鱼儿尽情畅游,还隐约听见了芦苇丛中鸟儿的歌唱和青蛙的鸣叫……

时光荏苒,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庄的东北部有一大片一望无垠的芦苇荡。芦苇荡四面环水,一条条溪水将千亩的芦苇荡团团的围拢起来,大小的池塘一座连着一座,溪水和池塘通过最东面的中央灌渠和辽河的水系相通着。溪水岸边修建了高高的堤坝,以防止汛期的时候,苇塘里的积水涌向村子里和淹没南面的稻田。

在我童年的印记中,那片芦苇荡充满了神秘色彩,也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每年的三月下旬,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冰冻着小溪,池塘里泛起了涟漪,竟然有大量的鱼儿浮在水面上吸气;春日融融,气温突然一下子攀升很高,似乎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芦笋就迫不及待地穿透了枯枝败叶,来争夺辽北的第一抹鲜绿。如果几日不见,你就惊奇地发现那些芦笋已经齐刷刷地窜得老高了,让整个芦苇荡都充满了生气,水草也都跟着碧绿了起来,绿色越来越浓,慢慢铺满了整个芦苇荡。

“春江水暖鸭先知”,早来的一群野鸭,在芦苇荡远处的池塘里尽情游弋觅食,好生惬意;此时冬眠许久的青蛙,也开始钻出洞穴,游到溪水里不停的鸣叫,好像在欢迎春天的来临。“蛙声池塘里,绿色水草间”,好一番辽北早春的旖旎风光。

其实老家的那千亩的芦苇荡是北方宝贵的原生态湿地资源,那里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来到这里的候鸟种类繁多,有的还是国家珍贵的保护鸟类。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来到这里的野生鸟类有:鸳鸯、小田鸡、红喉姬鹟、红嘴鸥、黑嘴鸥和棕腹啄木鸟,天鹅、苍鹭、灰鹤、东方白鹭,还有成百上千的野鸭。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五颜六色,漂亮机敏,形态各异的水鸟。人们站在岸边,偶尔看见一艘小渔船划进芦苇丛中,就会惊起一大群野鸟,真是“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别有一番情致。池塘里鱼的品种更是繁多,有鲤鱼、有鲢鱼、有鲫鱼、有草鱼、有鲶鱼、有黑鱼,还有老头鱼、泥鳅和河虾等。另外芦苇荡里的植物品种也很丰富,我们知道名字的就有芦苇、茭草、水葱、香蒲和菖蒲等。可惜那时候村民并不知晓这生态资源的宝贵,更不说保护、开发和利用了。

在夏日的清晨,一轮红日透过芦苇丛从东方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芦苇荡,水面上水雾袅袅升腾,时不时地还传来鸟儿的吟唱和青蛙的蛙鸣,郁郁葱葱的水草在这雾气氤氲的包围下,更显得神秘,仿佛让人臻入了天上的仙境一般。尤其池塘水面上的鸳鸯飘逸戏水,天鹅引颈高歌,野鸭追逐嬉戏,苍鹭飞掠水面等景象更是引人入胜,叹为观止。遗憾的是那时候我们村里人都没有照相机和手机,没能拍下这美丽的画面,只是储存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年之后,我回想起当时的美丽画面仍然栩栩如生,特别是蜗居在都市里,也更让我憧憬老家芦苇荡里的那份宁静和怡然。

每逢仲夏的时候,繁茂成荫的芦苇、蒲草和茭草等覆盖了整个芦苇荡,那片湿地则变成了浓郁的绿色海洋。清风吹过,绿波荡漾,锦鳞游泳,鸟蛙和鸣,花絮飞舞,清香扑鼻,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到了夏秋更迭之际,苇塘里的芦苇便开始开花了,那毛茸茸的芦苇花,远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却有细微差别,有乳白色的,有浅红色的,有淡青色的。一阵微风吹来,那如细碎的棉絮般洁白如玉的芦苇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望去,银光闪闪,俨然无数条白色丝带在飘荡,芦苇荡也成了银色的海洋。

如果在晴明之夜,在皎洁的月光下欣赏芦花,那么芦苇花就犹如清秀、恬静、淡雅、飘逸的淑女一样,端庄高雅,体态轻盈,像花中的仙子。文人墨客多欣赏苇花的素洁、灵透;欣赏她超脱低级、拒绝媚俗,柔顺中隐含着傲骨,多情中暗含着忠贞。其实芦苇花开最盛的时候,是仲秋的时候。

那时候,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芦苇花儿,随着风从池畔铺天盖地的飘向远方,秀色可餐,这一美景也吸引了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前来观赏。“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在青蛙的争鸣中,在瑟瑟的秋风吹拂下,芦花便开始飘零了,水鸟们也开始陆续飞向了南方,芦苇荡开始静默下来。此时的芦苇荡少了几多绿色,多了几分金黄,尤其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斜射在芦苇荡里,这里变成了金色的海洋,景色美不胜收。

老家的芦苇荡实在太美了,美的让我一生都不能忘怀。但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老家的芦苇荡却逐渐消失了。自从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以后,村民们便开始一点点儿开垦起芦苇荡。他们首先阻断了芦苇荡与辽河水系的联系,让溪水、池塘的水慢慢干涸了,然后他们再成片的砍伐掉芦苇、蒲草等各种野草,把湿地改造成了稻田。池塘里的水干枯了,鱼虾绝迹;芦苇、蒲草灭绝了,那曾经的大批候鸟也飞走了,神秘美丽的芦苇荡在勤劳的村民耕作下销声匿迹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都念念不忘那片美如仙境的芦苇荡,如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可惜再也听不到蛙声一片了。

芦苇荡不见了,连它四周的护堤也被村民夷为平地。人们肆意地破坏环境,迟早是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夏季一场暴雨过后,那稻田里的积水没有及时排泄到辽河水系中,于是大水把村东的所有稻田都淹没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水灾过后,村民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后来竟然将公路两旁的参天白杨树统统砍伐了,说是树木影响道路两边的庄稼生长。结果,在秋季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刮起了一场大风,下了一场暴雨,道路两边的地里玉米几乎全部被狂风吹倒了,当年这里的土地接近绝收。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村民们,当时他们还没有环保的理念呢!

时间如白驹过隙,去年清明的时候,我回到老家祭祖。渐进老家时,我发现通往老家的道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面,两旁栽种很多果木树,有桃树、苹果树、梨树等,俨然成了公路果园。此时这些果树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粉红的、紫色的,雪白的,而且花香四溢,招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中穿梭和翩跹。老家变美了,我心里一阵惊喜。

当我走过村东的时候,抬眼望去,那曾经的大片芦苇荡已经不见了踪影。让我稍感欣慰的是,看见了几口池塘,池塘里稀疏长了几棵芦苇和蒲草,水面上还有几只家鸭在悠闲凫水。

我心中暗想,但愿有一天,昔日的神秘芦苇荡再重新出现,芦花飞舞的情景我还能看到。“待到夏花盛开日,我还再来就芦花”,我希望老家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生气,这也是我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