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上海嘉定举办“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张伟、洪伟成  2017年06月16日08:15

钱学森、钱其琛、钱穆、钱伟长……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闻名遐迩的国之栋梁、行业翘楚,都来自于同一个“钱氏家族”,受益于同样的家风家训和家教。

在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为弘扬中华优秀家风家教,推动上海市级非遗项目“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的活态传承,“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展”日前在上海嘉定区文化馆展出。

“历代钱氏后裔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丰富着《钱氏家训》的内涵,以此作为教育族人、团结族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信条。希望自己的后代能仁德为善、多做好事,包容忍让、勇于担当,顺应时代、开拓创新,忠厚老实、克勤朴素。先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见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使后辈们将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会长钱成锡侃侃而谈。

2013年,“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展览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展”选择在嘉定展出,一方面源于嘉定钱氏家族历来人才辈出,钱大昕、钱大昭、钱其琛等皆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另一方面,嘉定素有“教化之城”的美誉,对优良家风、家训的研究和传承历来十分重视。选择在嘉定办这个展,是期望借疁城800年历史的文气,与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主动对接。

上海钱氏最早有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嘉定人钱大昕,随后钱氏后人不论出生在上海,还是工作在上海,都积极传承家训并因之受益良多。这一点在“科学三钱”身上体现最为明显。钱学森出生在上海,钱伟长长期在上海工作,钱三强也多次来沪,最后归葬于上海。此外,出生于上海的还有外交家钱其琛、水利专家钱正英等;曾在上海工作的大文豪钱钟书、书画家钱君匋等。他们各自事业上的成功,均离不开良好家风家训带来的教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钱氏家训》起源于吴越王钱镠的言行,经过1000多年的宗族传承,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了千年家族教育的心得,成为了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纲领,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吴越王钱镠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注重教育,因此后代学风极盛,历朝历代钱氏家族中出举人、进士无数,近现代更是出现了钱姓人才“井喷”的奇特现象。据统计,近代以来钱氏家族涌现出“一诺奖(钱永健),二外交家(钱其琛、钱复),三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四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钱玄同、钱穆),五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钱学森、钱伟长、钱正英、钱运录),十八两院院士(钱骥、钱易等)”的光辉纪录,其中还有不少是父子档、兄弟档、叔侄档。当代钱氏家族中,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展览即分别从“千年家训”“核心价值”“弘扬传承”3个角度,全面地展示了自吴越王钱镠以来,钱氏家风家教的千年传承脉络。

“我觉得钱氏家族名家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源于这个家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家风家训,《钱氏家训》中‘修齐治平’的思想内涵是钱氏后人必须遵循的人生指南,引导着他们一代接一代地不断攀登人生和事业的高峰。看了这次展览我也很受启发。”正在观看展览的一位中年男士对记者说,《钱氏家训》倡导爱国、为天下谋福利,钱王一生确定的三件大事即“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纳土归宋”,而钱氏的人才辈出与报效国家是有机统一的,《钱氏家训》及家庭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也是一脉相承。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弘扬家庭传统美德,塑造和谐人际关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是举办‘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展’的宗旨所在。”嘉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创新机制,整合多种资源,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嘉定“家文化”的建设。

《钱氏家训》摘登

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家庭篇

内外六闾整洁,

尊卑次序谨严。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国家篇

利在一身勿谋也,

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

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务本节用则国富,

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

交邻有道则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