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杨木林的风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蓝天剑  2017年06月16日09:36

  杨木林是吉林省四平市的一个镇的地方名称,人们都俗称其为杨木林子。八十年代初期,杨木林是吉林省会四平市通往公主岭至长春市的必经之路的第一站,是古往今来的军事要塞之地。是隶属长春铁路局设置在这条铁路干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从杨木林站径直往西再偏西南是四平站,从杨木林站向正南是某部队的驻地。每每想起当年军营生活的一幕幕景象,总是给人一种难以割舍、永难忘却的回望。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杨木林的风。

  记得从前坊间曾流传:开原的大米,铁岭的葱;四平的姑娘,杨木林的风。开原、铁岭隶属辽宁;四平、杨木林从属吉林。单就人们对这四种人情风物的举荐和盛传,足以见其出类拔萃的程度了。大米和葱是大家日常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是地方特产品类;姑娘的俏美平添了北方省会城市的靓丽风景,是人们赖以崇尚生活追求美好事业和爱情的精神境界。唯独这杨木林的风,无时不刻地给人以爱恨交加的相拥不得与抛却不可的无奈情愫。

  夏季里的零上三十多度炎热时节,从夏练三伏的军训生活可以深深体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庄严与神圣,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朴素哲理;感知五公里越野竞赛的汗流浃背与疲惫不堪,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是人的体魄和思想。不管你是训练之余的短暂休憩,还是周末休息的个人事务打理,哪怕是洗洗涮涮的晾晒,独自悠闲地读书,还是例行的公务协作,互相之间的交流谈心。每当微风吹起,畅享的是北方独有的酷热下的风爽和郁燥,团结与紧张,快乐与思念。由于营区经常有地方老百姓的车马和人流通过,偶尔有当年非常流行的青年男女身着喇叭裤从路边走过,都会相随着微风引领无数艳羡与惊奇的眼波。特别是有年青女士喇叭裤的一族走过,源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青春萌动力的驱使,不由得瞬间回头率暴涨。这样的情景也只是象杨木林的一阵清风儿似的,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因为还有军营绿色风的吹拂和荡涤。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炼定军心风清正。天南地北人相聚在军旗下,凝铸军魂固长城。

  大概是因为杨木林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或是处在这个地域的风口地带,加上可能的上有内蒙古、二连浩特和喜峰口的强弱冷热空气对流动态的强劲势头,因而使得杨木林的风,较本地其它地方的风的势头劲猛一些吧,才让人们感到这儿的风与别的地方的不一样。故而把杨木林的风排列为地方之最。其实,杨木林的风,也是有个性的。温柔起来时,旭阳丽日。惠风和煦,温文尔雅;冷酷起来时,隆寒难耐,六亲无情,严肃认真。

  要说杨木林的风的最大特点,主要还是表现在春、秋和冬季里。这儿的风,小刮那不叫刮,真刮起来了,顺风走路,可以把人刮得飘飘悠悠,脚步也不太听从自己的思维了,身子歪歪扭扭的向后仰着;迎风走路,身体往前倾斜迈步艰难,那西北冽子风婆子一来,冬、春天里戴着棉帽子,侧着脸,偏歪着肩膀,也会被刮起的沙粒儿打得脸庞生疼,有时还会被迎面风阻击的趔趔趄趄向后倒退几步;夏、秋季节戴着单帽子,吹得脸上皱皱巴巴的感觉,耳朵里都布满了灰土,嘴里牙碜,满身风尘。尤其是营区房前屋后的风,狼嚎一般的呼啸,即使静静地坐在屋内也让人心烦不止,若是赶上风雪交加、风雨连绵的夜晚时候的风来了,更是令人惊悚与颤憷萦绕心绪。遇上夜里执勤站岗的上半夜还好,下半夜回来手脚冻得像猫咬得似的隐隐作痛,鼻子耳朵像要被冻掉的感觉。听着呼呼地风响,进了被窝儿半宿也暖和不过来。真是刮得人们耳朵里乱,心里头烦。光阴流转,风刮不断。后来我被选拔当上了连部和营部文书。虽然工作岗位变了,条件相对舒适了。但那让人爱恨交加的风,却一直一往情深地,想刮时就肆无忌惮的刮起,不想刮时就随心所欲的停滞。人们无论如何是奈何不得她的。

  风大的地方,不仅仅是杨木林这一个地方。有的地方的风,也真够叫人领教一番的。只是杨木林的风,与众不同而又不吝赐教地吹拂了我青春时段的发育,吹拂了我青年时期的成长,吹拂了我本真心田的塑形,吹拂了我理想信念的牵引。只因她的吹拂,给了我朝气,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和胆魄,给予了我的生命以坚韧不拔的助推剂和砥砺前行的强心剂。让我感触了她的抚慰和凌厉,领略了她的冷酷和包容。所以说,我不论何时何地都会由衷地感谢杨木林的风。自从那个难忘的冬日一别,一晃就已是三十多年了。杨木林的风啊,不知你现在的一切都还好吧。等有了空闲时间,我会去看望你的。

  我曾愤懑地怨尤过杨木林的风,但我最终还是挚爱着杨木林的风。

  蓝天剑 2017年6月14日下午至晚间感记闲侃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