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东山院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孔庆武  2017年06月16日09:32

丙申冬月,出岫岩,进海城,过山海关,我像一条小鱼游进了北京城。

鲁迅文学院的灯光,温暖的照在大厅的报名处。身后是鲁迅先生如炬的眼神,望向远方。两位老师登记了我的姓名,看过了录取通知书,领了登记门牌,正式入驻鲁迅文学院学习。

从在报刊公开发表作品算起,我用了十年时间,从东山的院子走进鲁院。因为爱上文字,在字里行间耕耘,写豆腐块,爬格子,一路走来家人给我的影响最大。

记得童年我有一个刷黄色油漆的小木箱,是叔叔当兵后留下来的。挂把小锁,藏着我的秘密。其实,也就是多半箱小人书和小部分玩具。这些书本,让我啃到第一块精神食粮。别人家孩子买玩具,买衣服,我们家也买,买的更多的是书。家人在孩子面前唠嗑,提到最多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能读书之类的。耳濡目染,别的孩子喜欢疯玩,我喜欢读书。后来写作时,因为在校园里我的书没读到多少,现在呢比学生读的多。

八十年代那会儿农村常停电,晚上睡得早。睡前讲几个故事成了惯例。好读,好玩,好听,伴随着童年的好时光。我们家不缺的是书本笔墨,没有经史子集,有四大名著,有各类报刊,有父母的叮嘱——好好学习!

上学了,住东山的院子增添了生气。每天早晚有个戴红领巾背书包的同学出入。现在看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上学,参军,工作,书本一直陪伴在身边。冬天冷,趴在大火炕上写。夏天热,搬上板凳坐在山墙背阴处写。累了,倦了,惰性来了。想一想爸爸说的,头悬梁,针刺骨。

写作路上每步成长,得益于父母的支持。复员后,结婚前。正是入门写作的重要时间段,每年订阅各类文学报刊,每天下班,换下衣服,闭门读书。时间久了,到了饭点,父母喊两声,我答,知道了,继续读书。一方面是自己底子薄,一方面是当时的如饥似渴。常常错过饭点,一门心思在书本上。妈妈把饭菜盛在锅里保温。夜里肚子“咕咕”叫,才知道吃饭。这样读着,写着,偶有发表和获奖。妻子不喜欢写作,但支持我的爱好。见我学习,不打扰,有时还能帮助打字。后来偶有稿费和奖金,留点买书,其余送给妻子。家里的支持似春风,助我在文学路上成长。

选择一种爱好,可以影响一生!

好好生活,好好爱,做一个有爱好的人!

在东山的院子,有喜鹊登枝;有月季花、荷花、野刺玫花盛开着,芬芳着院子;松鼠飞上蹿下嬉闹打斗;野兔野鸡满山跑。在这里,有母亲晨起煮的荷包蛋,在灯光水汽氤氲里,伴我匆匆赶往沈阳领奖。

在东山院子,沐浴阳光,看山观水,闻槐花香,雨天静听雨打红瓦屋檐滴水,捧一卷在手,没有烹雪煮梅,有山水煮茶,这个地方是我居住的家。有一缕风,贯穿全身,给我无尽力量,我想这是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