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夜访汉风堂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崇斌  2017年06月16日09:22

  茶香飘逸,墨香弥散,书香氤氲。

  此刻,喧嚣了一天的小城静下来了,丝丝缕缕的花香飘进汉风堂,柔和的灯光下,我和刘功会先生面对面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海旁,一边谈着书法、篆刻、文学,一边品着香茗,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初夏的夜晚啊!

  “汉风堂这个名字有来历吗?您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书斋起这样一个名字?”我呷了一口茶,淡淡地问。

  “我在书法和篆刻上都比较喜欢篆书和隶书,从我国书法的发展史来说,小篆是秦朝的统一字体,而隶书就成了汉代的书法代表形式,我喜欢篆刻,而篆刻的鼎盛期也在汉代,所以嘛汉风堂就是传承汉文化,而汉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代表……”他微笑着说。

  这时候我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汉风堂的四周,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书画作品,有山水、花鸟、楹联、条幅、横幅,有工笔画,有大写意的,也有意象派的,而书法作品呢,真草篆隶都有,当然篆书和隶书比较多了,有许多都是原创的作品。书斋的北边有一个博古架,上面则琳琅满目地收藏者一些奇石、瓦当和工艺品,有许多是年代久远的藏品,比如汉代瓦当、铜镜、陶罐等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一幅由著名书法家杨隆山先生书写的楹联,挂在汉风堂西边的墙壁上,中间的巨幅书法作品,则是刘先生的恩师已故大书法家李步云先生创作的隶书《真率铭》。

  “雄剑倚天长虹驾海,祥云捧日丹凤冲霄。”这又是一副古老的书法楹联,据刘先生说,这是清代大书法家臧瑜的作品。而中间的中堂画为“青白传家”,是一幅大写意的白菜和萝卜,虽然夸张,但很传神,是著名画家墨道人所画。

  置身汉风堂中,岁月便如诗般流淌,流淌着古意,流淌着墨韵,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你还记得吗?在2013年你创作这本《大儒张载》的时候,我曾给你博客留言,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这时候他拿起我的著作,翻看着,一边随意地说。

  “记着呢,怎会忘记呢。”我笑着说,“当年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许多人帮助和鼓励过我,您也是其中的一位。”

  刘先生一身宽松的休闲装,此刻,一边品茗,一边和我聊着文学和书法艺术,他说话柔和谦逊内敛,声音不高,始终微笑着,但谈吐不失睿智,不乏观点独到的真知灼见,他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多次获过奖,出版过自己的作品集,特别是他的篆刻艺术,功力深厚,曾经给许多文化名人雕刻过印章。

  “书香卧榻酣诗梦,雪煮清茶洗俗肠。”“敦纯守素人有山林气,建德立业文同金石声。”“笔墨增风雅,浊酒壮豪情。”这是他的作品集中的三幅篆书(或隶书)对联。我细细地品味,感觉书法功力老到圆熟,浑然天成,意境高远,清新雅致,对仗工稳,很有唐宋遗风。从中隐约可以想见汉风堂主人的胸怀气质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于是,我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他的作品集,还不时询问几句,有时候问这是哪一年创作的,有时候问这一副作品很有创意、很见功力,您当时是怎么创作的?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创作的等等。往往我的一句话,就会牵出一个许多年前的故事,这些关于书法艺术的故事,无不凝结着刘先生的辛勤汗水、智慧和哲思。

  望着眼前这个天庭饱满,浓眉大眼的关中汉子,聆听着他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探索,聆听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谁能想到这个不失赤子之心的书法家从事的主业竟然是医疗事业,而且主攻儿科,他在一家大医院工作,已经从医三十多年,经他治愈的儿童少说也有几万例了。怪不得他整天乐呵呵的,大约都是每天在与儿童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那带有几分童真童趣的乐天派性格吧。如今他已年过五旬,但仍显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富于书法创作的激情和活力。

  我们说着聊着,虽然谈得很投入,也渐入佳境。但我一看表已经过了23点了,夜深了,一想到他明天还要为孩子们看病,我就不便于打扰,起身告辞。他见挽留我不住,就说送我一幅书法作品,于是,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会儿就写成了。这是张载先生著名的“横渠四句”,用他喜欢的隶书写成,我很欣赏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功力,潇洒飘逸的风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一边默念着张横渠先生的名句,一边扶着紫藤缠绕的楼梯扶手下楼,走出汉风堂,出了门,握着刘先生的手与他道别。

  这时候,一抬头,但见天空繁星闪烁,星月辉映。这样一个月明风轻的夏夜,因我拜访汉风堂书斋,而显得更加富于韵味和诗情画意了。

  杜崇斌:西安市周至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出版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