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拙夫  2017年06月16日10:02

除夕的前一天傍晚,杨长乐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回来了。车刚刚停下,父亲赶忙从屋里走了过来,眼眼睁睁看着从车里走下来的儿子,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乐儿,你的轿车卖了?”看见杨长乐开的是一台面包车,父亲问。

“我怎么会将轿车卖了呢?”杨长乐打开后备箱将大包小包的东西提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不将轿车开回来?”在父亲的眼中,开轿车那是气派,是身份的象征。杨长乐是村子里在外创业最成功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压根就不应该像一般人那样,开着不上档次的面包车回来。

“面包车不好吗?空间大,可以载很多人,也可以放很多的东西。年后,您和妈妈不是要跟着回城里吗?人多,家什多,面包车最合适。”杨长乐继续提着车里的东西。

“你真的要将我们接到城里去?”父亲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不是跟您说好了吗?怎么?又想变卦了?”杨长乐停了下来,正眼看着父亲,一脸的疑惑。

“我们离开后,家里的田地怎么办?”父亲由严肃的表情变成了哀叹。

“租给别人啊!”杨长乐断然回答道。

“租给别人?说得轻巧!”父亲气呼呼地回应一句,转身朝屋里走去。

父亲的表情变化让杨长乐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滋味。父亲年过七旬,比父亲小了三岁的母亲也是七十好几的人了。都说是“七十古来稀”,到了这把年纪的人,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年迈的双亲虽然身体还算硬朗,可毕竟岁月不饶人啊!杨长乐怎么忍心让父母继续留在村子里呢?

杨长乐的父母生养了两个孩子,姐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县城工作,杨长乐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杨长乐选择了到城里打工。头脑灵活又肯吃苦的杨长乐经过打拼,不仅在城里找到了对象,成了家,买了房子,还在城里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在城里站稳了脚跟的杨长乐,多次恳求父母到城里居住,但父亲说啥也不愿意。杨长乐知道,父亲不愿在城里生活,主要是舍不得家里那几亩田地。

现在,父母年岁已高,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如果再不把父母接到城里,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杨长乐会后悔一辈子的。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将父母接到城里去!倔强的父亲不愿离开村子,不就是舍不得那几亩田地吗?只要将田地租赁出去,解决父亲心中的那份挂念,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可当杨长乐说要将田地租出去时,父亲的反应怎么会那么强烈?杨长乐想不明白。

吃过晚饭,杨长乐立即开始了寻租行动。

“良桥老弟,吃饭了吗?”杨长乐提着一包铁观音茶叶来到住在一墙之隔的堂弟杨良桥的家。

听到问话,杨良桥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长乐兄啊,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回来。”杨长乐回答着,然后将带来的茶叶放到客厅里的那张茶几上,从兜里掏出烟,抽出一根,递给杨良桥。

“老兄您也太客气了,每次回来都要给我带那么多的东西。来,坐。我给你泡茶。”杨良桥接过烟,夹到耳跟,拿起茶几上的茶壶准备泡茶。

杨长乐坐到木制的沙发上,又从烟盒中抽出一根香烟,掏出火机,将烟点上。

“老弟今年的收成不错吧?”杨长乐问。

“还行。”

“我这次回来准备将我的父母带到城里去。”

“伯父伯母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可我的父亲就是舍不得家里那几亩田地啊!”

杨良桥给杨长乐倒了一杯茶,坐在沙发上,将夹在耳跟的那根香烟塞到嘴里。

“也是。毕竟与这里的田地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情难舍,情难舍啊!”

“如果将我家的田地租出去,没了挂念,他们就会随我进城的。”杨长乐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租出去?谁愿意承租啊!”杨良桥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回答道。

“我家的田地都在屋前房后,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在田地里随便撒一把种子都会有所收获,怎么会没有人愿意承租呢?”杨长乐大惑不解。

“哎吆,我的老兄呀,你真是住在城里不知山村里的事啊!以前吧,要缴交公购粮,大家争着田地耕种,可现在,那些年轻人都跑到城里赚钱去了,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是真正的‘九九三八六一’军团,这样的军团有战斗力吗?”杨良桥一阵长叹。

“那我家里的田地是租不出去了?”

“难啊!你看看吧,我们村里的稻田都是种两造的,三十多年前还在晚稻收割后再种一造小麦。可现在,大部分都改种一造了。”杨良桥一边说,一边摇着头。

“那你家的田地呢?”

“一部分田地也改种一造了。”

听到杨良桥的话,杨长乐将拿在手中的烟掐灭,站了起来。

“老弟,你忙吧。有空再聊。”

离开杨良桥家,杨长乐又到其他几户邻居转了一下,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寻租的事始终没有结果。

田地租不出去,年迈的父母就不愿离开老家,怎么办?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不收地租,再倒贴肥料和农药钱,应该会有人承租的。杨长乐想。

可让杨长乐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优惠的条件还是没有找到承租者。

时间在一天天流逝,眼看假期就要结束了,寻租的问题始终是八字没有一撇,杨长乐的心情糟到了极顶。

“长乐兄,你是一位孝子,为了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你在这几天里花了不少心思,想了不少办法,也伤了你的脑筋。你是孝子,你的孝心让我感动。你家的田地我租了,你就带着伯父伯母进城吧!”就在杨长乐无计可施的时候,杨良桥来了。

杨良桥的话让杨长乐高兴地跳了起来。

“谢谢良桥兄弟!我一定兑现我的承诺。”

说着,杨长乐掏出钱包,麻利地从中抽出一沓百元大钞。

“长乐兄,快把钱装回去!我愿意租下你家的地,是为了你的孝心,是为了不让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田地丢荒!”说完,杨良桥扬长而去。

田地终于租出去了,杨长乐带着年迈的父母离开了村子。在离开村子的那一刻,杨长乐百感交集,是喜?是忧?又或是兼而有之?难以说得清楚。

(王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