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面
小时候,每天都要吃一两顿酸菜面。母亲总是变着法子,把擀好的面切成条儿、削成片儿、撕成小疙瘩儿……
她努力地把面团变成各种形状的食物煮给自己的孩子吃,有时也会在面条里撒上一两把苞谷糁儿。
母亲已经尽自己最大的智慧了,但我还是不太喜欢吃那酸酸的东西。看着年轻的母亲手脚利索地在案板上擀面,我拉着她的衣襟说:“我不吃酸菜面!”
“哪你要吃啥?”母亲的话质疑中带着严厉。
“我……我……要吃大爹家的……杏!”
放学时,从大爹家的门前过,满树黄灿灿的杏,引诱我流了满口的诞水。
“吃过饭再去!”
“不!”我坚决地说。
“我不吃酸菜面,我要吃杏儿!”
我吵着闹着从家里跑了出去。
母亲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大爹家的杏树下。
年轻的母亲从杏树上摘了两大把黄灿灿的杏,放进我手里一些,放进她手里一些。
“好了,咱们回家吧!”她说。
回到家以后,我吃杏,她吃酸菜面。
参加工作后,离开母亲远了,吃的面却多了。
牛肉面、躁子面、酸汤面、蘸水面……然而很少吃酸菜面了。
越是很少吃,越是想吃,尤其想吃母亲亲手做的酸菜面——白白的的面条上漂着“春不老”做成的酸菜,看着就让人流涎水!
周末,常常抽空回到老家,满头银发的母亲从电话里得知消息,总是老远就出来迎接他的儿子和孙子。
几句家常话过后,母亲就问我们:“想吃啥饭,妈给你们做?”
“酸菜面!”我毫不思索,脱口而出。
媳妇不说话,她宠着我;儿子不反对,因为在他的母亲的背包里有许多好吃的!
母亲切好了酸菜,就开始给她的儿子擀面了:她踮起脚尖,满是银发的脑袋随着“咣当,咣当”的擀面声摇晃。
我听着,看着,口里的诞水又流出来了,眼睛也湿润了!
作者简介:唐海波,陕西省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创作和书法,已创作短片小说《桃花鱼》、《八月瓜》和中篇小说《殇》,部分小说和散文发表于《小说月报》、《安康文学》和《安康日报》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