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在下雨的季节里,山区的父老乡亲很少出门,也很少上坡(上坡:当地方言就是做活路、干活),只有学生娃背着书包,打着雨伞,行走在大山间修出来的村道社道乡道之中,孩子们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那样:
小么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
贫困户李寒酷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给小女儿做早餐,用餐过后便将孩子送到离村上有几公里的乡小读书。他是个苦命的男人,祖辈们一直都生活在老屋里,后来他取了个妹儿(妹儿:当地方言就是老婆、媳妇),生下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小霞,二女儿叫小娟,三女儿叫小莉。命运总是对他不公,三个孩子都有病,老婆也是有病,只有一个健全的男人,维持着这个苦命的家庭。他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切,记得他给我讲:黄书记,你知道吗?以前在外地打工带着孩子和老婆一起,工厂当初答应让老婆上班,后来没多久就辞退了,理由很简单外貌怕影响外商对公司的印象。他的老婆嘴巴下面长了一个大大的瘤子,看样子是挺吓人的,我们也可以理解公司做出的决定。他在工厂上班挣得钱还不够小霞看病吃药,这样的日子维持不久,他就回到老家,寻找各种救济渠道,为小霞治病。
时光飞逝,一年又一年,当他在走途无路的情况下,村里有个好心的医生帮他家的遭遇不幸和女儿生病的情况,借助互联网络的平台发布出去。没过2个小时,就有一个好心的外国老板答应给小霞提供治病的费用,愿意负担一切治疗费用,但前提是不留名不宣传,至今他也不知道那位外商老板的姓名。
他给我讲这个老板是位美国人,妻子是位香港人。小霞治病过程中的费用和相关对接联系是靠成都一个朋友在处理这些事情。小霞动了手术,非常成功,是位在全国很有名的骨科医生帮她做的手术,事后听说那位主治医生请了全科医生护士吃饭,庆祝小霞手术成功了!这一刻我想小霞是世界最幸运的人,她的主治医生也是幸福的人,创造了先例,成功了。各大电视台新闻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这是爱心的胜利,大医至爱,医德高尚,挽救了小霞的生命。
有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发现村路口旁边站着一个陌生的女孩,当时想,是上学的年龄为什么不上学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缀学呢?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呢?女孩子来到村上文体器材处坐着,悠闲地荡着秋千,这一幕被我看到了。在回村办公室的路上,我问其他老乡,这个女孩是谁?以前怎么下队时没看见在家呢?
老乡对我说:她是李寒酷的大女儿,刚从成都那边治疗回来,现在家休养段时间再去进行二次手术恢复治疗。听老乡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原来在没来村之前听说过的小霞就在眼前哟。
我大声对小霞说:“你认识叔叔吗?”
她说:“不认识。”
我说:“村里人大人小孩我都认识,我就不认识你,我是黄同志,驻村工作组的,来村搞扶贫的。”
她说:“黄叔叔,好,现在知道了,你从那么远来我们这村扶贫,你辛苦啦。”
我说:“为人民服务。你现在变化可大了,跟以前不一样了,好心人的帮助让你站立起来了!”
她说:“是啊!感恩于好心人,将来我长大了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做医生,另一个是当老师。”
我说:“好啊好啊,等你身体恢复好,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读书上学,回报社会,为你点赞!”
过了一段时间,小霞的父亲李寒酷来到我驻村所在地,给我聊起了他女儿治病的故事,作为一个男人所承担的压力和重任。我劝李寒酷道:别有太多的压力,女儿得救了,将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好好活着,人这辈子不易,别想太多。
李爱酷露出了笑脸,欢喜地离开我的办公室,消失在雨中……
(省作协派驻大田村第一书记黄泽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