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那个在游戏中拯救世界的孩子 ——《安德的游戏》何以成为经典

 | 马传思  2017年06月07日18:22

一.一次简要的文本分析

对一部经典作品的解读,离不开基本的文本分析。接下来,我以《安德的游戏》前三章为例,做一次简要的文本分析。

第一章:《老三》

主线情节:安德被选定参加下一场测试,因而被摘除大脑中的监视器。

支线情节:他非同一般的智慧(三岁就学会了学校的算术课程;教会了班上同学利用教学电脑偷偷发信息);身为不该被生出来的“老三”,他的“原罪”所带来的心灵创伤(哥哥彼得对他的仇恨;班上同学的欺凌)。

第二章:《彼得》

主线情节:安德回到家,被哥哥彼得逼着玩“太空战士大战虫人”的游戏,凭借他对人性的洞悉,摆脱了差点被彼得杀死的困境。

支线情节:正面描述彼得对安德的恨,和夹杂在其中的微妙的爱;侧面描写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那场虫族对人类的进攻。

第三章:《格拉夫》

主线情节:格拉夫来到安德家,征召安德加入战斗学校。

支线情节:通过安德对打架斗殴一事的自我辩白,进一步强调出他对人性的洞悉和非同一般的心智;通过爸爸妈妈与格拉夫的对话,引出安德的人生未来的可能走向(成为舰队司令、飞船船长等,但也有极大可能会牺牲);通过格拉夫与安德的对话,引导出关于他的“原罪”的更加丰富的信息:他的出生带给哥哥、爸爸妈妈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人类与虫族之间的生死之战。

总体分析:

作品采用一种“花瓣式”的结构模式:一条持续推进的主线旁边,随时“开花散叶”,引出各条支线情节,共同构成了一部少年英雄史诗。借由“安德”这个六岁的孩子,作品编织起人类前途未卜的命运之网,这一设定堪称集“宏大”与“精巧”为一体。

从读者角度来分析,前三章里,除了格拉夫与安德的那一番对话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外,其它部分,包括安德特殊的智能、安德和同学之间的打架、安德与哥哥姐姐的关系、玩的游戏,这些方面都对少年读者有吸引力;而对于成年读者来说,既能被作品带领着在心理上重返童年,更会被即将展开的人类与虫族的生死大战所深深吸引。

二.一个“小孩子对抗全世界”的梦想

这部作品的主题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小孩子对抗全世界”。自从这本书中运用了这种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很多的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在跟风,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能够超越《安德的游戏》。

那么,这种主题模式如何能够演绎出一部科幻经典呢?

首先,它契合少年读者的心理。

在每个孩子面前,这个世界都经常用它强大、冷酷的面容,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因而,在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有一个对抗全世界的梦。只不过,有的孩子会把它表现在言行上,有的会深埋心里。而这部作品,正好迎合了孩子心里最深的渴望。

其次,这是科幻元素使用上的一种“颠覆性策略”。

作者卡德抛弃了传统灾难电影和废土电影中常见的对抗元素,比如层出不穷的各种炫目武器,比如传统的超人式英雄(铁血战士,机械战警,终结者,变形金刚,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等各种侠,),以及在这些故事线中缺少不了的各种谋略。

当然,在这部作品中也并不缺少“英雄”、“装备”和“谋略”;只不过,这一切都被颠覆了过来: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成为拯救人类命运的“英雄”,由此,“装备”和“谋略”都必然带有这个另类英雄的特有的印记。

对于这一点,有论者曾经这样分析:

“孩子们拥有成年人们所没有的一切:活力、求知欲、潜力……但这些都只是表象;重要的是,他们代表了一种现代文明早已抛弃了的纯真、一种理解世界的陌生方式。成年人永远无法揣度一个聪慧的孩子下一步的行动,他们身上凝聚着强大的灵性、神秘感、甚至毁灭欲望。与此同时,天平一头是外星人占压倒性优势的太空舰队,另一头只是一个沉默不语的儿童,这种极致的不平衡可以造就强烈的戏剧张力。”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在安德的眼里,他的世界是由以下几种主要的力量构建起来的:自身的原罪与超乎常人的心智;哥哥的欺凌和团队头头的压制;与姐姐的感情,与阿卡丽的友情;作为教导者的格拉夫和雷汉,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游戏;当然,还有虫族对人类文明的威胁。最后这一点,他从未亲眼目睹,但一直在相关的传闻中成长。

正是由于作者选择一个这样的少年作为主角,他就势必要将少年儿童特有的思维、世界观融入到情节构思之中,选择最适合主角的方式,去推动情节,去解决问题;乃至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打败了虫族,使得“小孩子对抗全世界”最终成为了可能。

三.一部与成长有关的暗黑童话

在我们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成长是一件唯美和浪漫的事情,童年是值得不停地赞颂和回味的“诗的国度”,是我们永恒的家园。但这远远不是童年的真相。每个人的童年,除了浪漫、唯美、纯真和快乐的元素外,还有着它特有的孤独、困惑、恐惧和苦难。如果用童话的方式去演绎童年,那么,童年的一面是唯美童话,而另一面则或许是暗黑童话。

在某种意义上,《安德的游戏》就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暗黑童话。

安德与生俱来的“原罪”,甚至连他超群的心智都只是他的原罪的佐证;哥哥对他的仇恨;爸爸妈妈无力保护他;姐姐虽然爱他,但由于一贯的过于柔弱,也经常无能为力。由于这些因素,“家”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庇护所。

而学校就离“暗黑”更近了:他不得不面对同学的欺凌,团队成员对他的排挤,甚至连他与阿卡丽的友情都被团队头头干扰,还有堪称残酷的训练。他不得不学会隐忍,并且还得用谋略,时不时还得展现出残忍的一面,才能平安地在团队中生存下来。

在作品最后,当一场游戏结束后,他被告知:刚才那场游戏中,他用几千个地球人的性命换取的胜利,是真的。虫族几乎被消灭了,他成了英雄。但这时,由于他在游戏中的一个策略而导致几千条生命的丧失,却几乎压垮了他,让原本时常折磨着他的“原罪”变得更加沉重了,他流下了泪水。

原罪,孤独,隐忍,谋略,杀戮——这样几个原本不应该出现在童年叙事中的元素,却成为了安德成长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正是由于作品中所带有的暗黑童话的色彩,以及它所演绎出的道德困境,让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的以场面描写作为重心的科幻作品,获得了更加深厚的内涵。

结语

《安德的游戏》作为世界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花更多心思去研究。研究它集“精巧”与“宏大”于一体的结构模式;“小孩子对抗全世界”的游戏的设定;以及它如何在讲好一个科幻故事的同时,让作品带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当然,它的一些缺陷也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安德一出生就拥有、在之后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的超常心智;比如它所设定的道德困境,到底适不适合放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的设定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下,该如何进行调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