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中国文情报告》发布
5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设总报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文学理论批评与年度文学声音等10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对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文学论争与文学事件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概要的描述。报告认为,2016年的文坛,在纷繁缭乱的景象之中,一些重点现象和重要事件也自然凸显,从而呈现出头绪纷繁错综有主线、形态丰繁多端有重点的基本特点。长篇小说创作中小人物描写的艺术突破,网络文学中创作与运营的双轮推动,理论批评中认真反思与深入检省,构成年度值得注意的动向;而写作的分化、传播的变化、阅读的俗化、批评的弱化,又给进入新世纪的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报告认为,在过去的一年,最值得关注的动向主要有三个方面。长篇小说直面当下社会现实的倾向更为突出,各显其长的写法中,切近日常生活的叙事更为彰显。纪实与报告文学朝着贴近国计民生向时代深处深入掘进。网络文学经由IP的开发,正在整合为网络文艺与网络文娱。
报告提到,以网络文学为标志的新媒体文学的兴盛,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的文艺群体的崛起,以年青一代为主体的新的文学受众的激增,以及它们在形成新的文学形态、构造新的文艺类型、释发新的文学观念的同时,对整体文学构成的强劲而持续的冲击,无不对社会文化生活造成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这些都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
报告中还提到,近年来文学的演进与文坛的变化还有一些总体性的特点,那就是文学在不断分化与泛化的同时,又因不断加入新的因素,介入新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关系。因此,对于当下的文学需要深入探悉,仔细辨析,盲目的判断与简单的结论,往往会远离变动不居的文学现状与经纬万端的真相。(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