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想象力拯救世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立红  2017年06月05日09:23

想象力经济时代,是人工智能主导的时代,也是文化致胜崛起的时代

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

人最伟大的特点和优势不只是会学习,关键在于我们富有想象力,具有穿越未来的能力……

——摘自《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彭凯平著

当人们纷纷在微信中转发,并为人机大战中AlphaGo的智能惊叹不已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的粉丝们却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个结果早在二十几年前他们就知道了。

不过,这并不是库兹韦尔最神奇的预测,这位连比尔.盖茨都折服并成为其粉丝的著名科学狂人,曾经在十多年前还预测,到了2045年地球上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物人。2016年,他再次说明,自己的这个预测太过守,他的新预测是,2030年人类将实现永生。这位被比尔.盖茨誉为预测人工智能最厉害的人,在霍金与人打赌输了三次的同一时期,多次准确预测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节点。

普通人大多不知道自己的思维惯性会大到何种程度,而大脑开放指数又会低到什么程度?不过,这些早已无关紧要。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思维惯性太大导致的悲剧已经太多了。虽然,未来还是会有悲剧重演,但是,关于想象力经济的思考,有益于人们警觉到自己的思维惯性,提升自己的大脑开放指数,跟上时代步伐。

人工智能如今已经从个别前沿科学家的行为,变成了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发中,越来愈多的资金流向人工智能领域,根据库兹韦尔的预测,大约20年左右,人工智能将以势不可挡之势占领各行各业的制高点。那时候,产业经济将逐渐过渡到只有两大类:一个是人工智能产业,另一个是以想象力和感受力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人类会变成两大族群,一类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人,另一类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渊博,曾经是少数人的专利,如今,知识渊博的人数不胜数,各专业博士也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教育专家们研究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能保证大多数孩子都可以系统地培养成知识分子。更不要说,只要百度或者GOOGLE就可以立刻获得几乎任何领域的任何知识。科学家们还预测,再过三十年左右,在人类身体上植入一个芯片,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学会,从1岁到博士毕业所需学习的所有知识。即便如此,假如真像库兹韦尔预测的那样,几十年后,人类植入各种功能芯片,都变成了功能强大的半机器人,这些仍然属于低级脑细胞负责的具体信息加工。这方面有科学家曾经预测,未来机器智能将实现几何级数增长的自行进化,它们的智商不是人类的十倍百倍,而是人类的万亿个万亿倍,在它们眼里的人类,即使已经变成了半机器人,也是如同顽石一般。畅销书《人类简史》也描述了在可预测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各行各业的众多劳动力,带来令人担忧的失业危机。

无可置疑,人类需要重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以应对迎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潮流。

很快我们会意识到,具有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人,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这将促使人类全面发展——想象力和感受力——也就是目前政府倡导的“万众创新”的源头。

人类只有主动开发想象力,才能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成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并规避人工智能的各种负面作用。让人类的进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驾齐驱,让科技真正回归“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的发展初衷。人类曾经经历武力致胜的时代,正在经历金融致胜的时代,未来将进入文化致胜的时代。发展想象力经济,可以推进能够很好地平衡人工智能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那时候,人类将进入文化致胜的时代。

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已经不是未雨绸缪,因为,想象力的培养比起知识的学习,要艰难得多。并且,它容易消失,却并不容易恢复,这对人类的挑战巨大;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类将不自觉地越来越依赖于它,这种依赖也会促使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甚至消失。

因此,研究如何系统地培养想象力,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但是,想象力目前只有少数人具备,如同人类蒙昧的初期,没有系统的知识学习体系,知识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获得和领悟。想象力的培养系统现阶段尚没有建立,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都处于初期研究和实验阶段。

如何才能将更多的人培养成为像霍金那样具备超级想象力的人?本世纪初,我第一次看到库兹韦尔的预言后,开始了这方面的思索和研究,并在近几年开始实验和实现。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全新学习模式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爱因斯坦

过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只看IQ(智商),后来多出来一个EQ(情商),如今人们又发现了更加重要的另一个IQ(Imagination Quotient,想象力智商)。

——摘自《颜值时代的工匠精神》,王茁著

伽利略的时代,有想象力可不是什么好事,甚至非常危险,但是,几百年后,爱因斯坦,毕加索,波诺克,罗琳,乔布斯……他们因为想象力获得了丰美的人生。

短短数百年间,想象力从被扼杀,发展到了备受推崇,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后,变成文化致胜时代,人类的主流文化。

如何培养想象力?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多思考,看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以及其他富有想象力的玄幻,魔幻等电影,或者观看抽象艺术画展,雕塑,等等。但是,从这些电影的票房,和现在实际有想象力的人数比例来看,仅仅靠这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成果,有这样两类学习模式,是机器学习无法代替的,对想象力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大人要学会向孩子学习

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想象力至今仍然很难超越。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提出并践行向孩子学习的思想,这让他们的研究和绘画变得极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向常来串门的邻居孩子的母亲坦诚相告,虽然他教孩子做数学题,但实际上,他向小孩学到的东西,比孩子向他学到的多得多。

毕加索成为大师之后,向孩子们学习的典故几乎人人尽知,却没几个人认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很多艺术家都在努力向毕加索学习,可是向毕加索学习绘画方法的很多,学习毕加索“向孩子学习”的进步模式的却很少。

我调查了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一个普遍规律,那些声称自己经常向孩子或者学生学习的家长和教师,在工作或事业上都有着非凡的表现。尤其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优于常人的表现。

在这个倡导万众创新的时代,急缺的就是这种具备想象能力的人才。

可是,小孩子究竟有哪些值得大人学习的地方?又如何让那些对小孩子指手画脚的成年人,能意识到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两个有趣的八九岁孩子,他们写的诗和画的画,让人茅塞顿开。

例如,八岁诗人铁头的“怪事连连”这首诗。

今天我喝了水/对着杯子说了很多话/没有一句是好的/结果怪事连连/家里人喝了被我骂过的水/全都中毒了/都情不自禁地说了话/其中/没一句是好的/我害了全家/包括这个杯子/唉/我不该对着杯子乱骂/现在悔恨交加。 

这个八九岁的孩子,竟然观察到了江本胜在他的著作《水知道答案》中通过水结晶实验发现的现象。江本胜的研究成果靠的是想象力+科学实验,而八九岁孩子的诗画则完全反映的是孩子们的神奇想象力。

新加坡南洋小学9岁的小学生王宇轩,在她出版的画册《小天使的世界》中,画出了自己想象的奇幻世界,萌蠢,喜感,爆笑……她在应对学业烦恼的间隙,打开IPAD和电视机,看着它们放着不同的节目,同时她在画纸上画着和电视IPAD无关的,她自己的想象画。她似乎可以在这三个不同的时空中随意穿梭,她的画册充满了二次元元素和对话,让人脑洞大开。更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孩子,能把人、动物,树和风的表情画得这样到位,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成年人可以细细品味小天使的异想漫画,引发无限遐思。

(图片选自《小天使的世界2》,王宇轩著&绘,清华大学出版社)

起初我惊讶于这两个孩子的想象力,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同时请教了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组建的积极教育实验基地负责人张新华老师。了解到很多教育研究论文都提到,儿童的想象力从3岁开始急速发展,到6岁达到高峰期。6-12岁是少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之间的平稳期,也是想象力表达的最佳时期。

可惜的是:刻板的教育模式,导致许多13岁以上的孩子想象力迅速流失……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博士导师吴岩教授在一次谈话中提出的感慨。

仔细分析这些诗画,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想象力和童真,大人没有,这样的诗和画,大人无论如何做不出来。超过40岁的人,尽管学富五车,可是怎么才能去掉几十年被教育的痕迹,写出那种只有孩子才会想象出来的,让人浮想联翩的诗画呢?

既然这样的诗和画,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人根本写不出来,那么,通过机器学习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更加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画了。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不是只有天才儿童才能做到的,是几乎每个孩子与身俱来的。孩子们这样的想象力,是人工智能绝对替代不了,也是值得成年人用心学习的。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和毕加索那么喜欢向孩子学习了;而霍金本人,一直以来,他的性情本质上就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孩童。

这一点张新华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家长评价孩子的涂鸦之作时,最常用的话就是这孩子画得像不像?其实,家长是没有资格评价孩子的想象力画作的,因为家长们已经几乎没有想象力了。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不对,像不像,没有想象力的概念。所以,《水木童真想象力》这套丛书非常有意义,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就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了,在家长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画和诗,孩子一定有他自己的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这是家长无法想象也不能感受的,所以,也是没有资格评价的。

糟糕的是,正在良好且成熟的教育体系中成长的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都要被灌输很多知识……大人每天都想着怎么管孩子。这种环境下,大人很难逆向思维,把孩子当做可以学习的对象来对待。

清华大学出版社把这两个孩子的诗画整理成了《水木童真想象力文库》系列,孩子的诗:《柳树是个臭小子》《月亮读书》;孩子的漫画:《小天使的世界1,2》,等等,虽然了解并看到这些诗画图书的人并不多,但是,我遇到的每一个有机缘看到这套诗画的成年读者,都忍不住在我面前把书中的内容念出声来,边念边哈哈大笑:“这诗,这画,太有趣了,太有想象力了……大人绝对写不出,画不出这样的诗画……”其中一位90后男生,在阅读这套图书后,第二年升任了公司的总裁。这当然不会是他升职的唯一原因,甚至人们不愿意承认这些小孩子的诗画对自己起了什么作用。不过,这没关系,当我们的大脑开放指数增长之后,这一切都变成了水到渠成。

张新华老师建议,抓住孩子想象力有效时期表达时期的那些珍贵的一闪念,让更多的家庭了解这些,不仅对于作者本人及其家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其他孩子及家长,也会非常受益,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到鼓励,积极表达并留住宝贵的想象力,同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对于成年人重建想象力思维也极具参考价值,这对于积极教育的普及,及创新社会的建立是有益的。学习孩子的童真,让我们找回失去的本真,使得我们的大脑开放指数迅速上升,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进而启发和成就我们自己的想象力。

(2)孩子要学会向自然学习。

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出版了他的著作《拯救自然缺失症的孩子》,在书中他提出了一种现代疾患——“自然缺失症”。现在,患上这种病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自然的孩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隐患。

许多学者也发现一些烦躁不安,脾气古怪,难以相处,生活和学习问题很多的孩子,让他们度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活后,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事实上,上世纪末,英国人就发现,过度清洁的环境,已经让英国孩子的免疫力大幅下降。

远离自然,孩子们丧失的绝不只是强健的身体,还有清澈的目光和灵气。为应对这种教育现状,美国已经在推进EIC学习模式,即“以环境为学习背景”的整合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EIC)。

SEER(美国 “州教育和环境圆桌会议”)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基于环境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多门功课的成绩;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与阿加西斯的名言“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不谋而合。

我在北美时,发现做护工的一些当地人,经常在晚上11点下班后,带上帐篷结伴到野地里宿营。询问他们的华人同事,这些人工作怎么样?回答是,充满了活力,特别快乐,病人和同事都觉得他们好相处极了。

梭洛说: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从进化心理学可知,小孩子身上留存着人类战胜大自然而生存下去的原始基因,而这些在13岁以后逐渐被各类知识覆盖,“自然缺失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严重。

尽管这些道理人人懂得,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人抱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野外太多泥土,不卫生……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进行野外活动的精髓是:释放和解除束缚,以及自驱动的深度探索。而一旦商业运作,强烈的目的性给它套上了新的束缚,最后难免事与愿违。

我在北京遇到过一位家长,他兴致勃勃地向我描述了他们在一个周末,两家人带着孩子在野外游玩,他说,家长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就是支起帐篷后,在草地里躺到了下午,孩子们在周围也不知在做些什么……似乎非常无聊的一天,可是全体人员回来都说感觉好极了。我想这次看似没有意义的活动中,最有意义的是,体验到了久违的,没有束缚的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那种感觉。

《月亮读书》的作者铁头,他的父母经常会带他回农村老家,这让他和自然亲近,令他富有灵气且才思敏捷。他在《月亮读书》中写道:“我吻过太阳/你肯定不信/阳光吻过我/你信了。” “小草破土有洪荒之力/怎么弄都死不了”。他在7岁的时候,还写了这样的诗句“……我和大树/只能听从/大自然的安排。”

没有灵性就没有想象力。向自然学习的孩子,灵性不会泯灭,想象力也会源源不断。

战胜人工智能的知识力量——未来三大主流知识体系

低级脑细胞负责具体信息加工,高级脑细胞负责美感、共情、共鸣等功能。

——摘自《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彭凯平著

想象力拯救世界。

——摘自《水木科幻文库》出版说明

培养想象力并非要抛弃知识,而是相反,需要更多元更丰富更深远的知识集群。因为,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网中,哪些知识是应该人人具备的,对想象力有益,同时又能有效地平衡胡思乱想的呢?

我认为那些自身附带人工智能无法体会到的——精神和思想的知识体系,是开发想象力急需的。遍寻知识分类之后,我发现有三个知识体系对于想象力起着非常的作用,需要特别下功夫去学习,这就是:科学、艺术和古文化。

提出了在相当长的历史中,影响科学规范的重要观点——“证伪主义”的波普尔,在科学认识上刷新了人类的认识:敢于批判性思维,不断被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这和传统的科学认知:“科学是经验积累的产物,被证明或者被无数次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就是永远正确的”,很不一样。艺术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留存下来的古文化隐藏着需要想象力才能充分挖掘的惊人智慧和秘密,它是想象力成长永不枯竭的源泉。

著有著名玄幻小说《哈利波特》的罗琳,大学主修的是古典文学。《论自然》的作者,18岁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爱默生曾说过:“古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

差不多每一个思维活跃的美国前沿科学家都是人类学和古文化的爱好者。他们研究的科学决然不是宗教,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于那些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和宗教,并从中大量汲取了养分。《科学美国人》的资深记者霍根,在他的著作《科学的终结:用科学究竟可以将这个世界解释到何种程度》描写了大量这类现象。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是国际前沿心理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从他的著作《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注重心理科学与艺术、传统文化的融合。

著名艺术家崔自默在他的《艺术沉思录》中写道:西方的哲学家,多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所以思维是清晰的,采用逻辑体系也是必然的。东方古代的哲学家,多是语言学家和文学家,思维是混沌形的,采取诗性的浪漫的思考模式。两者结合,可以生出硕果。他的“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使得他的文人画,抽象画别具一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当代在创新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这三大领域的知识达人,影响他们创新的,是充盈他们的内心的这三类知识的思想和精神。《科学美国人》的资深记者霍根在他的著作《科学的终结:用科学究竟可以将这个世界解释到何种程度》中表达了自己作为科学记者的情怀,他要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普及到最广泛的普通大众中。让科学如同人文一般,成为每个人的基本修养。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这类知识时,往往过于重视其实用性,忽略了其精神和思想,用这样舍本逐末的方式学习,难免会适得其反。

在人类知识教育体系高度发达的现当代,人们可以做到也需要做到,像曾经普及文字那样将科学、艺术及古文化的知识普及到每个人,让这三类知识体系所承载的精神和思想充满未来人类的大脑,使更多人的人具备想象力和感受力,成为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实现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同步发展。

未来属于想象力+

具备非凡想象力的人,灵魂会非常纯净。

本来医生断定只能活两年的霍金,已经活了50多年,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超凡的想象力。由此可见,如果修炼可以使人平安长寿的话,那么,想象力属于未来人类的重要修炼!

想象力经济时期,很快会有人发现长寿的秘诀除了养生,修行,冥想……之外,还有激发想象力这样一种养生之道。

《70+开挂人生》的作者董仁威老师,是少有的忙出好心情的拼命三郎式的典范,因为他所有的忙碌、奔波,都只有一个目标——为了想象力的事业——举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也是他70+的高龄生命比年轻人更有活力的原因。他的大脑开放指数奇高,8090后可以和他无障碍沟通。可见,开发想象力养生真实不虚。

抒发想象力,留住想象力,还是最好的解决学习压力的方式之一。和韩寒、郭敬明不同,铁头和王宇轩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反叛者。他们在新加坡和北京的两所重点小学学习,学业非常繁重。同时还弹钢琴,上课外补习。他们是典型的沉浸在应试教育系统的孩子,从铁头刚刚出版的诗集《月亮读书》中可以看出,他也在饱受着作业的压迫。

大街上:风在街上闲逛/东敲一下窗/西敲一下窗/最后/还在街上/作业在街上流浪/没有小孩或大人给它开门/因为/它太烦人了/最后/它也留在街上。

铁头和王宇轩的诗画说明: 未来属于有想象能力的人,希望即使超过12岁,每个孩子仍然能保留和开发想象力;成年人也能再次挖掘想象力。在想象力之上,做加法,可以有很多想象力+的成果出来,证明人类具有的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力。

我们要抓住它,珍惜它。

仅仅靠物质和知识获得幸福的时代即将结束,靠想象力和感受力来获得幸福的时代正在来临。

关于想象力的思考和研究,将是未来人类最大的课题,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让别人感觉你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而不是胡思乱想的疯子?如何避免自认为有所创新,想法奇妙就理直气壮地提出各种要求?想象力培养的系统工程是什么……

正如知名环保人士梁从诫先生曾说过的:“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茫然,那是现代生活对童心的扭曲。在孩子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将是我们对自然最好的回报。”

灵性需要孩子,大自然,科学,艺术,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就是想象力经济时代的五大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精英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人人都具备基本知识。想象力经济时代,由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精英将由具备超级想象能力的人组成,人人都具有基本想象能力。

想象力经济时代,是人工智能主导的时代,也是文化致胜崛起的时代。人类终将驾驭人工智能,借助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双翼腾飞,实现再一次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