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山行
六月陌上,浮生偷闲的周末,凝结已久的血液汹涌膨胀,慵懒的思绪在风中渴望,带上灵魂再度上路。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最高的礼遇遇见我们敬畏又崇尚的自然。
天空是高原蓝,白云是棉花糖,清新的空气,鸟鸣于山林,脚步在斜阳中轻盈,在绿海诗意的红土地上行走更像行走人生,为了追逐另一个自我不断前行。家乡北面是一座小山,山上是一片青翠的松林,松林里除了松以外,多有柏树、核桃树、槐树和杨树,树高林深,山里人称之为“松林”。春秋之季,松林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阳光普照之处漏下块块金黄,满目的绿意,邀来了盈耳的鸟语。
清浅夏日,云暮低垂,倦鸟迟归,乡间野趣,绿意盎然,山路蜿蜒,阡陌农田。漫步小路上,清凉的风拂面而来,夹带着松涛、鸟语声声入耳,带去的是炎热的苦闷。
路遇缀满枝头的果子,如遇韵味之好词,吟诵着新的一天的美丽与富有,入眼又沁心,禁不住想高歌的欢欣。大自然对人类不吝啬地呈现,酸酸甜甜的野果,不仅喂饱我们的身体,也喂饱感恩的灵魂。
晚霞染红了缓缓而过的白云,各种各样的白云霎时变成金色的凤凰、孔雀、狮子、奔马,在碧蓝的天空中炫耀自己的风姿。此时的山里,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壮锦。看到这情景,你会随口说出:彩云之南,名不虚传的话来。
顺着山路来到林中,随便找一块空地,一个人或席地而坐,或静静的躺在铺满绿茵的草地上,或者直接盘膝坐在石头上;闭上眼睛,静心倾听,不知名的鸟儿在头顶绿的树上啁啾鸣啭,她们总是用那几个简单的音符串成一首清脆明丽的歌,要么一只清唱,另一群接应;要么一群合唱,另一只清唱,缠缠绵绵,反反复复,悠扬的曲调,犹如落在青石板上的一线清泉,叮咚作响。
张开眼睛,可以看各色各样的鸟们在树上纷纷抖动着翅膀,来回翻飞;听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嬉戏着,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吟诵,相互赞美着,相互倾诉着,如同听一场原生态的音乐会一般,听得人都着了迷。松林中的鸟儿,唱得最好听的有黄莺、有画眉,还有杜鹃、山雀,它们如同京戏里的花旦,音色清脆悦耳,透明纯净。
有一次在树林里,我听一只鸟鸣唱,那叫声清脆、悦耳、欢快、明丽,它叫一声,我学一声,一应一答,十分有趣。应答半响,分不清是我在学鸟,还是鸟在学我。那鸟终于被我迷惑,以为遇到了知己,扑棱一声从树上飞下,原来是只绿如松叶的翠鸟。
在松林听鸟,什么也不愿做,什么也不愿想,心思都在鸟的叫声上了。只是静静地听着鸟们说着它们想说的,唱着它们想唱的,想说多久就说多久,想唱多久就唱多久,无所顾忌,无需点赞。
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一轮明月已经爬上东边的山峦,悄悄的发出银白色的光,此时的银光,在树丫间投射下来,给这山林披上银色,树木、小鸟、山石、田野变成了浅绿色,淡淡的,淡淡的……
自己仿佛已经融入绿色的林子里了,成为这林里的一树、一草、一花,尽管不懂得头顶上的鸟们在歌唱什么,表达什么,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它们的快乐,它们的和睦、和谐、友好、友善,宛如走进了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境界。
星空下山林,鸟语,明月,构成了一幅动静和谐的山林画,可世间有谁又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意境呢?心闲才会心静,心静才会有景,心中装满了凡尘俗事,是非人我,哪能欣赏彩云悄然离开的风姿,哪能体会到月儿打扰了鸟儿的春梦?
我依恋着龙海山林,每天面对山林的清风,耳边传来呼呼的松涛,悠悠尘世遥遥,一生何求?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鸟们也是如此,它们觅食的时候,只要发现风险,就会呼朋唤友一飞而过;发现好的食物,也会呼朋唤友一同分享。
哲人说:"越是亲近自然的地方,一个人也就更接近他的灵魂",静赏青山鸟语,简约灵动之花,抛弃负累,心,随性散漫,收获闲适与喜悦,脱下尘世面具,展现最真实有趣的自己,生活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知了和蛙鸣的催促下,我踏上回家路,夜空中繁星闪烁,忽然眼睛一亮,那是一颗流星滑动着闪亮的、长长的尾巴一闪而逝。望着朦胧中的寂静的松林、跃动兽脊的群山、吱吱作响的田野,不由想到母亲的话:山是主人,人是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