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流动着绿色的诗韵
上小学时,是从一部电影《咱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知道了山西这个地方,这首插曲被郭兰英唱遍大江南北,也把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山西,深深种植在我心里,燃起去山西的丝丝期盼。
年华似水,岁月蹉跎,时光不经意间在指缝流走,想去山西的愿望,直到女儿大学毕业才实现。我们一家,在暑假旅游高峰期前出行的。在去山西太原的列车上,我拿出打印的山西旅游攻略,仔细地读起来: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东依太行山,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据说:“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黄帝和炎帝也都曾在山西活动,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建立唐朝,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而且著名旅游景点颇多,有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有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有九曲跌宕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
火车还未到站,我飘飞的绪已荡到了山西,仿佛看到了五台山的经幡和袈裟,看到波涛滚滚的黄河,看到平遥古老的城墙,看到红红的大灯笼。带着渴望,在清晨的霞光里,走进了太原城,感觉太原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没有那种车水马龙般的喧嚣和繁闹,给人一种端庄、朴素、娴静之美,街道两旁也没有众多的摩天大楼让你仰视,繁茂的绿树下,紫色和粉色的喇叭花悄悄地开着。
我们来到柳巷商业街附近入住后,女儿就着急去柳巷,她要买个连体裤,比裙子穿着便于旅行。柳巷的街道不算宽敞,但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片片郁绿遮住了火热的太阳。我一边走一边给女儿讲“柳巷”名字的由来,在柳巷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太祖,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太原。元军垂死固守,明大将军常遇春,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行迹暴露,被元军追杀,躱进小巷的一个小院,被老妇人救下,为谢救命之恩,他摘下树上的一根柳枝,让老妇人插在街门上,如打仗会免遭战火。老妇人唯恐四邻难逃战劫,遂告诉众邻将柳枝插于门首。明军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秋毫不犯。众邻为感谢老妇人和明军,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生根、发芽、吐绿,长成了大柳树,于是,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便来到了太原上。女儿听完故事说:“刚开始觉得柳巷,没有哈尔滨中央大街热闹和繁华,也没有巴洛克的欧式建筑,缺少浪漫时尚的韵味,现在听完故事,感到柳巷溢着古老温馨的气息”。
我们在柳巷徜徉了很长时间,女儿也买了称心的素花连体库,而且直接就穿上了。午饭在柳巷吃的,太原的酱牛肉味道很鲜美,面点比较丰富也挺好吃,爱人喜欢吃面条,一大碗刀削面吃的脸直冒汗。吃完饭爱人说:“去汾河吧,那里的景致你们一定会惊叹”。
驱车来到汾河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原应该是个多山而少水的城市,怎么会有这么一条宽阔而美丽的汾河穿城而过。微风送爽、倒影悬挂,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后形成的汾河公园,芳草碧地,乔木婀娜,繁花争艳,芳香怡人,漫步在汾河边如同人在画中行一样。一个个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建造精巧的景点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在这里畅游,你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公园湖面上点缀着彩色橡胶坝、大型音乐喷泉、鸟岛、绿洲等,展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汾河公园主要景点有汾河晚渡、生命之源、沙滩碧水、晋汾古韵等。
据说:汾河晚渡为“古晋阳八景”之一。与对岸的小木屋和水中的鸟岛相望,几何构成的景点,夕阳斜照,红霞满天,河面浮光耀金,舟行景随,如画胜境。古张颐曾写诗赞道:“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蔟如蚁。中流扎扎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有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船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生命之源广场是青石铺地,中心图案是由99块圆形汉白玉组成的双螺旋体,象征银河系生命存在的空间和生命遗传符号DNA,体现了宏观宇宙和微观生命的统一。沙滩碧水很有趣,在软软的沙滩上可以捡五光十色的石子,我也捡了一大把斑斓的石子。还有人在沙滩上放风筝,女儿也买了一个彩色的风筝,和她爸爸一起放了起来,那高高飘飞的风筝,汇合成一群蝴蝶,在蓝天中飞舞。沙滩中的母子情雕塑,突出再现了汾河母亲河的主题,溪水、卵石、水鸟雕塑与沙滩共同构筑了一个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景色空间。
汾河,宛如太原的绿罗裙,那一袭绿,把太原装扮的如古典美的少女一样,婉约中透着清雅。一眸含情脉脉的秋水,淋湿了太原泛着煤黑的长发,使它像江南的古镇一样,弥漫着湿漉漉的雾气。
女儿说汾河最美的是桥,是在波光淋漓的汾河上架落的,造型别致,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跨河大桥,像天上的虹,把汾河点缀的如仙境般梦幻。我们特意欣赏了这些风格迥异的大桥:“迎泽大桥”贯如长虹,汾河上最雄伟壮观的大桥,是建国初期时,中央对太原市政建设的首次投资,也是当时全国新建的最长的公路桥,是太原的城市象征之一。而“漪汾桥”紧靠汾河公园,是座七孔斜拉索桥,远观长虹卧波,近走环环相扣,最适于步行,红色的环下,天人和谐,桥水一家,我们在桥上走了好长时间才下来。“南中环桥”形似弯月又称月亮桥。蕴含 “汾河晓月”意境之美,从桥的两端看如同一只大雁。“跻汾桥”是太原首座景观步行桥,桥的造型为两条纽带,似DNA分子结构,表示新旧传承之意。
如果在夜晚看汾河的桥,那会更加壮观和迷人。每一座桥都有一段故事,它们自诞起,便与一座城融为一体。不再是冰冷的个体,而富有鲜活生命的存在。一座桥与一座城的千年相守,定格成别样的风景。汾河上这些凌空飞架,卓尔不凡的大桥,见证着城市成长的历史,托举着太原未来发展的梦想!
不知不觉在太原已住了三日,因要去五台山游玩,我们在清晨赶到了客车站,望着渐行渐远的太原城,我想起,欧阳修在“晋祠”中的几句诗:“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多豪杰,
战争五代几百年”。不禁感叹:太原,人杰地灵,丰盈毓秀,它就像一首诗,流动着古老绿色的诗韵!
作者简介: 张陶,从事金融工作,黑龙江省金融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