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她飘飘洒洒,从傍晚一直下到第二天天明。小山村银装素裹,一望无垠。
天刚亮,睡眼朦胧的孤寡老人李婶打开家门,她看见一只黄色的小中华田园犬(土狗)倦缩在家门口的墙角,骨瘦如柴,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李婶母性的情怀使然,她一把将小狗抱进家门。
李婶在喂它食物的同时,还生火与它烤火。几天后,这只小狗没有离去的迹象,李婶到哪,它也跟到哪。李婶便在自己家堂屋的一个角落垫一些稻草、棉絮之类的东西建一个狗窝。从此,小狗天天睡在窝里,它在外面拉屎撒尿,从没有撒在家里的现象。
为了与这条中华田园犬起名,李婶征求并采纳隔壁老王家读高中的女儿王晓薇意见,她与这条小狗起一个蛮洋气的名字——丹丹。一个多月后,丹丹被她养得膘肥体胖。
丹丹温顺、乖巧,李婶买菜、串门,它能够听懂她的语言,看懂她的手势和肢体语言。它像一个忠于职守的哨兵,始终守在家门口,张大警惕的眼睛。它的嗅觉、听觉很灵敏,当它听到李婶从远处归来的脚步声后,它立马站起来奔向她,它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边舔李婶的鞋袜、裤脚,一边摇尾乞怜。
李婶外出购物,丹丹一直跟在她的身后。李婶晚上有时到邻居家串门,它一直紧紧跟随,丹丹为她壮胆。丹丹与李婶相依为命。
一天晚上九点左右,李婶昏厥倒在房间的地面上,丹丹破天荒跳进隔壁老王家院落大声吼叫的同时,它用爪踢他家的大门示警。老王发现丹丹一反常态,他满腹狐疑地跟着丹丹来到李婶家一探究竟,老王发现倒在地上的李婶后,大惊失色,他招来乡亲们七手八脚地将李婶送乡镇卫生院抢救,它一直守护在家门口。几天后李婶出院,它见到主人依然如故。
此举,令丹丹在小山村、十里八乡声名鹊起,它成了小山村、十里八乡的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纷纷为它点赞。小山村的村民对丹丹充满善意,经常施以肉骨头、饭菜犒劳它,丹丹投桃报李,摇尾乞怜。
丹丹救主人李婶的消息像长了腿似的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几天的功夫就传遍小山村和十里八乡。邻村的一个中年男土豪获悉后高兴而来,他欲出高价购买丹丹却被李婶断然拒绝,他始料未及,悻悻而归。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这个土豪趁李婶外出他将丹丹抱走,将它关在家里大鱼大肉伺候,然而,丹丹不为所动,它绝食,为此,土豪无可奈何,他仰天长叹!
李婶归来后不见丹丹,她步履蹒跚在小山村寻找。她一边寻找,一边呼喊丹丹的名字,她的嗓子嘶哑,连续几天寻找未果,心急如焚。为此,她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她失魂落魄,暗自神伤落泪,三天后,她病倒了。
丹丹趁土豪不备逃回家,病床上的李婶看见小白破涕为笑。李婶望着丹丹瘦成皮包骨很心疼,她将丹丹抱起,双手抚摸丹丹,丹丹很温顺地躺在她的怀中,说来奇怪,李婶她像打了鸡血似的,她的病立马就好了,精气神十足。
五年后,李婶撒手人寰,离它而去。丹丹躺在她的尸体旁,它湿润的眼睛哀悯的望着她,口中不时地悲鸣。
三天后,小山村的村民将李婶埋在山岗上。出殡那天,丹丹哀嚎不已,小山村的村民见状,无不为之动容。
小山村长得俊俏,心细如发的张嫂发现:每天的早晚,丹丹蹲在李婶家的大门前,守候人去实空的家,同时,它每天上午从家去李婶的坟墓处,之后,它静静地躺在坟墓上。暮色降临,它又一声不响,一步三回头回家。
小山村胸有点墨的一位老教书匠见状,他有感而发:“古有赤兔马,今有中华田园犬……“
冬去春来,丹丹始终两点一线,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作者:谢清明,笔名谢砺锋、谢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