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百”到“两万”
在中国的出版版图上,童书出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开始的不为人重视、市场低迷,到成为引领大众图书市场上行的主力军,仅仅用了10年。
从2002年到2012年,少儿图书的新书品种从1万种增长到4万种,在2012年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少儿出版第一大国;2017年,我国上报的少儿类图书选题61303种,占总量的26.1%,成为我国面向市场的出版品种中的最大品种。而1999年,少儿图书所占全国图书市场比重仅为8.60%。
改革开放之初,少儿出版家严文井先生说少儿出版的理想境界是要有“三个200”,即:全国有200来个少儿作家、200来个少儿编辑、每年出版200多种少儿读物,那还是严先生满怀激情、往高处说的数字。而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儿图书作者和编辑队伍已达2万多人,每年出版少儿读物、可供书目稳定在4万种。
那么,今天童书出版的黄金期是如何到来的呢?
读者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推行、市场机制的引入、童书品类的丰富与质量的提升,包括出版行业的共同努力,都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中国少儿图书市场的不断攀升是有基本盘面的,3.67亿少年儿童,一年200万到300万的新生儿,对应这样的市场份额是正常的。美国、英国的少儿图书在全国零售图书市场的占比,一个达到36%,一个是33%,所以,中国童书市场仍处上升期。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这一代父母对童书的购买能力明显增强。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现在,伴随着“学科阅读”的概念,大量的课外读物已经普遍走进了中小学,很多中小学还开设了阅读课程。
其次,少儿出版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出版联动协作模式,如占据少儿出版半壁江山的儿童文学,从评论、研讨,评奖、推优,到作家进校园,从阅读活动到儿童文学与课堂的对接,各种社会资源都在与儿童文学发生联动,让它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市场。同时,少儿图书的渠道原来以实体书店为主,如今网络、社群、商超、机场、玩具、邮发、校园等多种渠道并举,推动了童书市场的迅速成长。
当然,全国有551家出版社出版少儿图书,少儿出版成为“举国体制”。在一个以规模型、数量型为标志的初级增长阶段,市场共同参与、全体行业要素的投入,也是拉动童书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