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本《吴祖光戏剧集》版本考录
吴祖光在工作
1955年吴祖光总编导拍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与萧长华(左一)、梅兰芳(左二)、姜妙香(右一)在一起。
吴祖光(右)与黄永玉合影。
《吴祖光戏剧集》共收入吴祖光剧作7种:《正气歌》《捉鬼传》《牛郎织女》(诗剧版)、《林冲夜奔》《风雪夜归人》《嫦娥奔月》《少年游》。作为一套丛书,它是陆陆续续出版的。唐弢先生所藏甚为完整、齐全:按以上次序,每册标价分别为(单位:元):2、1.6、1.8、1.2、2、1.3、2;出版时间除《正气歌》《牛郎织女》《风雪夜归人》未标注外,其他分别为:1947.8、1947.4、1947.9、1945.12、1946.6;白色封面,装帧简洁,绘有边框——题名、“吴祖光戏剧集之一”、“开明书店印行”分列其上;初版与再版本皆未标注首印数。1949年10月以前,该丛书再版过,装帧有变化:棕色饰边,黄色铺底,中间留白——上有丛书名、题名、作者名。
一
《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戏剧文学经典。这是一部包含序幕、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尾声的五幕话剧。该剧初刊于《戏剧月报》第1卷第1、2期(1943年1月、2月),由开明书店初版于1944年4月,至1946年4月出第四版,1949年1月出第六版。彭林祥说,该剧的单行本有三个初版本:即开明书店版、重庆新联出版公司1944年10月版、重庆开明书店1945年9月版(见陈子善主编:《中国现代编年史——以广告为中心 1937—1949》,北京大学2013年版,第361页)。笔者未见重庆新联的初版本,但从初刊本到开明初版本,也许“为了回应1943年3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文章,尤其是听取章婴和华君武的两篇文章的意见”(见金宏宇:《新文学的版本批评》,第17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对初刊本的文字还是作了很大修改。据金宏宇先生考证,其修改达700余处,涉及剧作的舞台说明、台词以及台词提示,故事的时间、地点,剧作的结构、人物和剧情,而最大的修改莫过于尾声——几乎根本性地改变了原作风貌。该剧修改情况已有多位学者给予关注、研究,可重点参考《新文学的版本批评》第八章的论述。限于篇幅,异文考究在此略过。不过,颇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最后收入《吴祖光剧作选》的不是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也不完全是1957年人文社的重排本,而是以1957年本为基础,又对个别地方进行修改后的微改本。这说明,《风雪夜归人》的定本一直到1981年才确定下来。
《牛郎织女》分话剧版和诗剧版两种。话剧版由启文印刷局初版于1943年,共四幕,采用土纸印刷,虽纸张柔韧,但着墨不均,字行透背。封面为人物画:织女在上,牛郎在下,后者拽着前者的长披纱,似相伴而翔状。戏剧集收入的为诗剧版,共三幕,初版时间为1946年4月,卷首有《诗剧版題眉》和《序》,前者云:“……我是想试一试写歌剧的,但是在中国我还难以找这种例子供我学习。这回仍然是张俊祥兄的敦促,决定改写成部分的歌剧,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老牛,四个人(我不能说四个牛)的部分对话改成诗。我畏惧这工作的艰难,拖了很久,终于在俊祥兄的催逼里写成。我不会写新诗,也不会写旧诗;所以,这里所表现的恐怕有点又不像新诗,又不像旧诗,同时又有点好像旧戏的味道,我自己也实在说不出它是好还是坏来。”这种改写,横跨戏剧、诗歌两种文体,的确不容易操作。1946年5月,话剧版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出版,标为“四幕悲剧”,首印2000册。装帧由曹辛之(即“九叶诗人”之一的杭约赫)设计:32开,方体版(大小为14.4cm×12.5cm),内有环衬,“牛郎织女”为红色美术字,横排于最上端;“四幕幻想剧”吴祖光 著”为绿色长仿宋字,竖排于最左边;封面画寓意抽象:一巨人在吹笛,一只羊抬蹄而舞,似意在突出“幻想剧”之特点;内有蓝绿色环衬,饰以花边,题名、著者、出版社名入乎其内;内部排版颇重纸张布局,字体着墨均匀,排列疏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尾页左上方印有社章一枚:上绘一单膝跪地、倾手托颌的长发美女,“星群”二字与英文“star”分列右上、左下。如此设计,颇显装帧之典雅、轻俏、秀美,在我国新文学作品装帧史上,亦堪称经典。难怪多少年后,吴祖光依然念念不忘、赞赏有加,说:“是我从1939年在生活书店出版第一个剧本后至今出版的近百种书籍中我自认为最美丽的封面和内部装帧的剧本”(见《知遇之恩》,《书屋》,1999年第2期)。在1981年出版的《吴祖光剧作选》卷首的《出版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牛郎织女》由星群出版社出版于1949年……这次出版,是根据原版本重排的。”但是,笔者一直未见到1949年这个版本(若存在,也只能是再版本。待考)。
《夜奔》由重庆未林出版社初版于1944年10月,共四幕,为《现代剧丛》第三种。该剧改编自《水浒传》,基本忠实于原著。开明书店再版时,题名由“夜奔”改为“林冲夜奔”。卷首有《序》,云:“……对于这本戏,我力求创作到简洁,明快,沉着,有力。题目原本作‘二杰传’,但是我深爱那千里充军沧州牢城外风雪山神庙之夜的林冲的出走,所以还是叫它作‘夜奔’了。”初版封面为彩色人物画:左边为鲁智深,他一手握拳,一手握杖,头右倾,作怒目而视状。右边为林冲,他长须飘逸,把剑出鞘,一派凛然正气。初版本为土纸印刷,优缺点同《牛郎织女》初版。初版尾页左侧有“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剧本审查证忠印剧字一二七号”字样,而在开明本的版权页上有“内政部著作权注册执照内审字第一〇九〇七号”。在收入该丛书时,作者在卷首《附记》中做了如下说明:“这个剧是三年前在四川时写成的,序文中的最末一段当时果然不幸而言中,写成之后便被审查会的老爷们以‘题材不妥’的‘罪名’与〈风雪夜归人〉同时禁止上演与出版。抗辩是无用的,而且我亦没有这么大的功夫,结果是在被禁两年之后,有一位审查会的朋友自告奋勇为我重新解禁。禁止在它,解禁也在它;这只说明了所谓‘审查’根本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浪费而愚蠢的行为。更使我感触的就是当这个戏在抗战的后方被禁之时,在沦陷区的上海倒是有轰轰烈烈的演出。正如同时上海连演《文天祥》达半年之久,而重庆的《文天祥》却惨遭删节,深受五马分尸。昨天还有一个外国朋友跟我说:‘你们中国的事情真奇怪!’一点也不错,还是一个‘神话’的国度,也只有‘奇怪’两个字可以解释一切。”其实,初版本题名不直接写成“林冲夜奔”,就出于规避审查之目的。
《少年游》由(重庆)开明书店初版于1945年5月,共三幕,土纸印刷,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卷首有《序》云:“……我要向那地方诉说我飘零的遭遇,无时忘怀于眼前身旁的人和事,诉说我的感谢,我的喜悦与忧愁。爱这里,爱那里?爱过去,爱现在,期待将来。不知我们以后再相逢何处?寄我一时也是永久的情愫,于是我写《少年游》。”同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出再版本,为《吴祖光戏剧集》之一种。卷首除保留初版《序》外,增加了《大公报》上刊登的《北平大学生缤纷录》的片段,云:“……我能由北平逃到重庆,总算看见大后方的情形,吐出了我那口久压在心头上的忧闷。在两路口,我一下车,就遇见我的爸爸,我们爷儿俩六七年不见了,我们分别的时候,我才刚上初中,今天我已是大学生,若不是我认得出他老人家,他还以为我是别家的旅客呢。……你问北平的一般情形怎么样?这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您要是不忙,咱们就来个整本大套,第一回就拿我这大学生开刀吧。……”
《正气歌》由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初版于1942年6月,重庆大陆图书公司总经销,为《抗战文艺丛书》第二种。封面绘有文天祥相,题名字体为毛笔草书。初版本无序跋,除《序幕》外,共有4幕。卷首有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道藩写的《〈抗战文艺丛书〉序》,云:“……因为文艺起源是民族的,所以时代的文艺,都富有战斗的精神;在民族动荡的时代,战斗情绪高涨,文艺便愈能发展。……再说我国现代作家,近十年来,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已建立了新中国的文艺基础。在抗战建国时期,无论在前方,后方,边疆,海外,作家们遵循着领袖英明的指导,忍饥受寒,跋涉万里,为抗战建国流血流汗,努力本位工作。中央鉴于文艺建设之重要,为奖励文艺著作,辅助文艺作家起见,因而有文艺奖助金……俾使更伟大的三民主义新中国的新文艺,能随着抗战胜利的光明,成为建国成功的收获。则这部丛书印行的意义也就更见重要了。”这个序言为研究张道藩及其民族主义文学提供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开明书店分别于1944年12月、1945年12月、1946年4月连出三版,为《吴祖光戏剧集》之一种。
《嫦娥奔月》初版于1947年8月,共三幕。卷首有《序》,云:“……主题是现实的,表现上却不能用现实的形式,因此我继《牛郎织女》之后,写的第二个神话。……六年前正是民族抗战最火炽的时候,我设计《奔月》这个戏为的是纪念这一次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预计在胜利之后,这个戏应该只是一个纪念品了。但是不争气的现实挽留住了时代;法西斯的元凶尸骨未寒,他们的徒子徒孙却又披着‘民主的外衣’东山再起了,使得这应该是过时的武器脱颖而出时仍有锋芒,这是剧作者的幸运还是悲哀呢?”
《捉鬼传》为三幕剧,1947年4月初版,1949年1月二版。卷末有《跋》,云:“这是一次痛苦荒唐的工作,我几乎全是写了上一场就去想下一场的故事,写出一个人物时,毫无时间想到他的前途发展,当中更不幸生了一场病,很重的气管炎……因此剧本后一半的写作,有如拼命……上海冷起来了,东方未明,天容如墨,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瞻顾寰宇,杀气冲霄,民生频死,干戈方兴,执笔至此,不觉毛骨悚然了。”
二
开明书店为该戏剧集做了相当完备的广告,一共7种,如下:
《嫦娥奔月》:作者通过美妙的艺术手法和如梦的怀古幽情,写成这个剧本。它唤回我们儿时的记忆,记起老祖母讲起的传奇故事:嫦娥是绝代美人,后羿是后世英雄。但是,作者点破了我们的梦幻,叫我们正视现实,出现在这剧本里的嫦娥是酷慕虚荣,后羿是专制而又暴戾。
《风雪夜归人》:这是作者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剧本。因为这里有他最熟悉的事情,最爱好的人。这个剧本里作者写一群不自觉的好人在现实的人生里的形形色色,他们受屈辱,遭鄙视,他们贫苦,穷困……但是尽有些帮助穷朋友,帮助跟自己一样受苦受难的朋友。
《牛郎织女》:吴祖光先生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悲欢离合的幻想故事,跟过去流传下来的神话不尽相同,然而美丽、动人、像个迷人的梦。这个剧本曾在各地上演,极受观众的欢迎,因为它是更适合于歌剧的题材,现在又由作者改写成诗剧。
《捉鬼传》:本剧取材民间神话,以钟馗捉鬼为背景,反映出现社会的各种动态。这里所捉的吝啬鬼,其实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戏里的钟馗捉鬼,没有把鬼全部肃清就喝醉了,于是群鬼又弥漫乾坤,等他醒来,已经捉不胜捉,这告诉我们捉鬼必须不断努力。
《少年游》:作者是年青的,写的又是青年人的活动,据说里面还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因此,这剧本充满蓬勃的朝气,像一首清丽的诗篇,像一首雄壮的歌曲。从这里可以看到北平沦陷以后,爱国的学生怎样用青春的热力创造了新中国的希望。而且,这剧本在故事的安排上,人性的表现上,都尽了艺术的能事。(几)年来以学生界情形为题材的剧本很少,这剧本就更加可贵了。
《林冲夜奔》:本剧取材于《水浒》刺配沧州道,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及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故事。全剧充满对这迫害的同情,和对强暴者的憎恨。剧作者把这动人故事带到一个新的境地,出现在他笔下的林冲是好汉,也是有血有肉、有爱憎的活人。
《正气歌》:宋朝末年,权臣误国,元兵乘机攻入国都,忠臣文天祥被捕,囚禁三年,不屈而死。这种忠义之气不但令人感泣,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万古长存的伟大国魂。本剧写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上述广告刊登在开明书店刊行的各种吴祖光戏剧著作书后附页上。七则广告分别对应七部作品,涉及剧作家思想、剧作内容、艺术风格等内容,评论精当,颇有见地。